编者按
当前正值夏收时节,然而收割之后,秸秆如何处理?为了给秸秆找到更好的出路,让其实现更大价值,多年来,针对秸秆的处理,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很重视,采取了不少办法,地方财政也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有堵,有疏,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实践中,一些地方让秸秆派上了大用场,不仅可以做饲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还可以做建筑材料和肥料,如河南省社旗县豫茸生态专业合作社利用玉米秸秆培育种植赤松茸。通过多元化有效利用,消化了大量秸秆,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很多秸秆免于付之一炬,保护了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浙江上虞将农业废料变身清洁燃料的做法也不失为一种创新。
案例1 农业废料变身清洁燃料
“这些桑杆堆在家里也没用,但经过机器处理后能变成一种清洁燃料。”近日,浙江上虞区丁宅乡下宅村的桑果种植户沈大伯将修剪后的桑杆,以每斤0.15元的价格卖给了绍兴聚鼎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经过粉碎、烘干、挤压等工序后,一些木屑、树枝、桑杆等农业废料就变身生物质燃料。
在丁宅乡,每年桑果采摘后,农户们都忙着修剪桑树。以前,修剪下来的桑杆多成为柴草烧掉,现在村民大多用上了煤气灶,只好将桑杆堆在房前屋后,或丢在田间地头任其腐烂。另外,油菜、水稻等作物收割之后,也会余下许多秸秆,有些农户为了图方便,直接在田里焚烧处理,造成空气污染。
而现在经过机器处理,这些农业废料就能轻松变成生物质燃料,这是绍兴聚鼎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一种生物质能源项目。该项目把农户废弃不用的树枝、桑杆和秸秆等材料,利用生物质燃料压块机,通过高温、高压制成生物质燃料,使农村大量农业废料变废为宝。
公司总经理严立军坦言,当初公司落户丁宅工业功能区,就是看中了丁宅大面积的桑树地。如今桑树修剪后,不少农户主动将桑杆送上门,还有村干部帮忙将农户的桑杆统一搜集后运到厂里。
“把农业废料加工为生物质燃料,一举解决了露天焚烧和烧煤污染两大问题。”严立军介绍,传统供热、供电都是使用燃煤锅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大气环境。如今,这种燃料由秸秆、木屑、枝条等加工而成,经粉碎、挤压,形成手指般大小的燃料,将大幅度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可以说是一种清洁燃料。在去年的环境整治行动中,绍兴聚鼎生物质燃料科技有限公司还配合丁宅乡政府,将原本堆放在村民房前屋后的桑杆全部清理干净,实现能源再利用。
“生物质燃料的前景很不错,产品供不应求。”严立军说,目前不少周边地区的用煤企业都看好生物质燃料,前来商谈订货事宜。但由于原材料收购量受限,目前产量并不高,接下去,他们将扩大原料收购范围,让更多农业废料变身清洁燃料。
(冯洁娜)
案例2 秸秆种松茸开启农民增收新渠道
“俺用废弃玉米秸秆种植的赤松茸,品质一点儿也不差。”日前,在河南省社旗县豫茸生态专业合作社的赤松茸研发种植基地大棚里,理事长王振泉正组织工人们将一株株色泽艳丽的赤松茸采摘装箱。
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是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豫茸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利用玉米秸秆培育种植赤松茸取得了阶段性成功,这不仅给废弃秸秆找到了新出路,而且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新渠道。
王振泉说,赤松茸原本是生长在赤松林树根部。经过大量的研究试验,合作社研发出新的种植方式,利用玉米秸秆外加土壤培育。引种试验证明,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种植原料,配以适当辅料种植生产的赤松茸,菌朵硕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品质和野生的相比毫不逊色。而且这种种植模式既能大量回收利用秸秆,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在社旗,成功培育赤松茸,咱们合作社还是第一家。”王振泉说,用玉米秸秆种植赤松茸,成本低,工序简单,所需无外乎菌袋、秸秆、腐质土、农家肥等,只要看住水和温度,3个月就能收获五六茬。而且,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销售根本不成问题,在当地市场就供不应求。
“我们现有研发种植基地50多亩,亩产可达3000—5000斤,年亩产经济效益8000—10000元。下一步,合作社计划推广种植赤松茸500亩,年可消化玉米秸秆500万斤,让更多的农民也从中受益。”王振泉表示。
(申鸿皓 张培奇)
观点
禁烧秸秆找到出路是关键
□ 陈 旭
据了解,浙江上虞区今年财政安排2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重点扶持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秸秆中小规模综合利用项目等,以确保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秸秆焚烧问题为何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表面上看,是农民兄弟为图省事一烧了之,其实质在于找不到合理出路,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一味在禁止上下功夫可能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有的甚至动用大量人力严防死守,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可能激化基层干群矛盾。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白天不让烧,晚上偷偷烧;大人烧了要受罚,就指使小孩烧,禁止焚烧秸秆的成效并不大。因此,要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科学还田,变禁止为引导,变堵为疏,应是主要办法。
首先,禁烧秸秆的宣传内容、方式、渠道等都需要改变,让农民真正明白秸秆焚烧的弊端比发布强硬的禁止口号更易见效。其次,应对秸秆科学还田和资源化利用加大补贴。如浙江上虞区规定对5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秸秆粉碎机械、捡拾打捆机、秸秆压块机、秸秆固化成型设备等农机具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累加补贴至购机额的50%和80%。再次,对秸秆进行生物化处理。如春晖环保能源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的一项利用生物质燃烧发电的再生能源技术,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处理,规定收购价格,建立收购站点,为农户处理秸秆打开方便之门。
禁烧秸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以及方方面面的参与;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如运作机制、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等,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为农民找到合理处置的出路,让农民真正明白秸秆还田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节本增效和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尤其是要与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禁烧秸秆这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健康持久地运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