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6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露天电影

□ 江苏射阳农商银行 张建忠

 

  到县城工作20年,由于工作忙,不光自己没有去过电影院,而且也没有陪妻子去看过一场电影,如今的电影与我记忆中的露天电影,好像是两个世界,露天电影总是承载了满满的回忆,并不因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而褪色。前些年,外公过80岁生日,村里特意请来放电影的师傅,在外公家的广场上给老书记放了一场露天电影,表示祝贺,吸引了大批左邻右舍前去围观,看电影就像看西洋镜一样,轰动一时。对露天电影,时下的年轻人可能鲜有耳闻,但对于中年以上的人们,如今重现在眼前,的确是旧梦重温。

    我是1960年代生的人,曾经历过生活困苦的煎熬,也尝过饿肚子的滋味。那时的人们,整日地为衣食而奔波劳累,如果说还有什么文化活动的话,那就是不知多长时间才来村里放映一次的露天电影了。而一旦听说电影要来的消息后,全村老少奔走相告,村头村尾全是关于电影的话题,每个人的眉梢上都洋溢着喜色,心里如同吃了蜜一般甜。

    放映露天电影的场所一般选择在村部门前广场,也有选择在地势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学校的操场、晾晒粮食的场院。到了这天,村里人都会早早就吃了晚饭,往村头的广场上涌去。除了本村人观赏外,十里八乡的人们常常也过来凑个热闹。

    电影放映前,只见月色下的村部门前广场上密密麻麻,吵吵嚷嚷的,到处都是人,有拿着长凳小凳坐的,有搬石头坐的,有顺手找根木头放在地上挨个坐的,也有抓把稻草或摘张芭蕉叶垫屁股坐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大都会站在远远的长凳上,或者三五个挤在场边的树脚下。其实,她们到晒谷场上来,看电影是个样子,看热闹倒是一点不假,或者是借看电影会会邻村的闺中密友或恋人,或者是想趁人多显摆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在电影放映场地,白色的幕布高高悬挂在前方,如果幕布前面人已满员,迟到的人就只能到后面去看反着的画面了,但即使这样,大家也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电影还没开始放映时,全场人声鼎沸,人欢马叫,一片嘈杂。放映前的这段时间,就成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期间总有几个“调皮鬼”对着电影镜头的光束,争相用不常洗过的小黑手做着各种怪异的动作,这时银幕上就会出现一些奇形怪状的黑影,引得小家伙们笑的前仰后合。灯光一关,放映开始后,到场的观众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得如痴如醉。看到动情处,有感叹的,有唏嘘的,也有抹眼泪的,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影片所描绘的剧情和角色里。在那个年代,前期观看的影片大多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如:《地道战》《地雷战》《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等。直到1970年代末以后,影片的题材才逐渐趋于多样化起来,《小花》《庐山恋》《归心似箭》等片子就非常吸引人。最著名的影星有刘晓庆、陈冲、张瑜和郭凯敏等人,我们大家都是他们的铁杆影迷、粉丝。

    电影开始放映了,可场上的声音仍不会停息,城里的电影院有什么“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之类的规定,可在这乡下的晒谷场上,你想笑就笑,想说就说,谁也不会管你。有的时候,村干部会在电影开幕前说个通知,或者宣传棉花棉铃虫防治以及三夏安全等等方面的知识。银幕上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银幕下的人们则在运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不断地评论着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其中叫得最欢的,当然就是小孩子了,叽叽喳喳地聒噪,就像一群小麻雀,谁的头挡了谁的眼睛,谁占了谁的位置,谁又踩了谁的脚……没完没了。不时地,还会听到大人们的喊叫声:“小二子——”“三丫头——”

    晒谷场的边缘往往会有好几处亮着马灯,马灯周围不时地有人影在晃动,那是几个邻村来这儿做小买卖的老奶。她们可没那福气去专心致志看电影,她们要靠卖花生、瓜子来补贴家用,买盐、买煤油,或者小孙孙买支铅笔,都是需要钱的,能赚几个是几个,总比赶街串户轻松些,孩子们口袋里积攒了好几个月的那几角几分零花钱,总会在那些放露天电影的晚上,被搜罗得一干二净。

    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国力的增强逐步改善,各种家用电器陆续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并不断更新换代。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多样化起来。在文化娱乐方面,不仅有歌舞厅、影剧院等形形色色的场所供人们消费选择,也有诸如广场舞等活动形式让老百姓们自娱自乐。

    曾经风靡一时的露天电影,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对它曾经带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快乐时光和美好记忆,却从来不曾忘怀,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