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已经开始迈出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广东珠海已经有40%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缩减了用工量,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嘉兴市已经有4224家企业完成了“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同时,中国袜业第一股在新三板的成功上市,也成为供给侧改革中国袜业调整经营模式、培植自主品牌的有益探索。
缓解生产成本压力 制袜业“机器换人”
有关调研显示,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三项因素对中国代工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系数分别从2010年的55.56%、52.10%、32.95%猛增到目前的81.43%、81.67%、48.11%。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南沿海频曝代工厂倒闭的消息,曾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地位不保”的危机。
面对这一市场环境,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的出口额却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约30%以上的大幅增长,2015年出口额达2.36亿美元。
而中昊针织的“机器换人”计划也正是始于2013年。
3年前,一位在土耳其做生意的朋友向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总裁高宝霖推荐了一款意大利袜子生产机器,由于担心技术被学到,当时这家意大利企业并不想把机器卖给中国人。在充分了解到这款机器的技术优势和稳定性后,高宝霖下决心购买。他计划3年内花费6亿元人民币购买1200台机器,以实现“机器换人”。
目前,中昊针织的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控68台机器,用工数量从2400人缩减至400多人。高宝霖说,到今天,中昊针织的人工成本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机器换人”是代工厂转型升级的选择和步骤之一,从劳动密集向智能制造转型将有效规避由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代工竞争力下降的风险。高宝霖表示,中昊针织已经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由机器生产的袜子一次成型,质量更过关、穿起来更舒适,外国很多大品牌正是基于这一技术保障而成为中昊针织的长期客户。
高宝霖认为,技术升级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实现智能改造,资金是最重要的一环,“希望国家能够扩大投资实体,在就地转型升级、机器换人的智能化过程中加大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另据高宝霖介绍,虽然目前国内的制袜行业中只有两三家实现了“机器换人”,但他预计在未来三五年,“机器换人”会在业内得到普及。
小袜业融入大资本 金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
起源于浙江诸暨,发展于江苏沭阳的双金袜业日前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袜业第一股。沭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招商局局长魏伟介绍说,中国首家袜企上市,反映了传统企业利用资本杠杆撬动大市场,进行产业资源整合与市场格局重塑的迫切心理。这也意味着,在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的政策导向下,企业通过资本带动产业升级和市场优化的大幕正式拉起。
从手摇织袜机到拥有智能化设备的现代工厂,从山区的无名小作坊到中国袜业第一股,双金袜业实现了30年内资本市场的第一跳。双金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铁锋认为,新三板的成功上市,将成为双金袜业从实体经济向资本市场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资本市场,企业将实现从海外代工向自主品牌培育的经营模式转型。未来,双金将通过国内市场的深度挖掘和功能性产品研发,打破长期依赖海外代工获取微利的经营模式。
杨铁锋说,这几年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指标开始大幅度下滑,依靠海外代工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和利润越来越小,通过经营模式调整,企业开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落脚点。
海外市场规模大利润小,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提高中国纺织品的附加值。诸暨市金融办主任杨仕虎介绍,为了加速诸暨袜业的产业升级,近年来诸暨加大了企业在资本层面的引导。目前,“诸暨板块”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4家。
据介绍,被誉为“中国袜都”的诸暨,占世界60%的市场份额。在资本的撬动下,企业开始越发注重跨境和跨界的并购与资源整合。尤其是在境外企业专有技术、品牌、专利和研发力量等高端要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企业的市场空间,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政企联手区域协同 弯道超车海外市场
中国纺织大而不强,如果不能实现海外代工的腾笼换鸟,再大的企业也可能面临着市场坍塌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杨铁锋决定,双金准备开始有步骤地缩小企业在美国、欧盟、中东地区近80%的海外市场。未来,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逐步将市场重心转向国内。
“一双几十元的袜子,品牌商能够拿走50%以上的利润,渠道商拿走40%以上的利润,剩下的才是工厂,这就是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海外代工企业的经营现状。”浙江宇力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殳松说,随着全球市场格局的调整和产业再分工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依靠大规模劳动力进行海外代工获取微薄利润的优势正在递减。一些海外代工的企业纷纷调转方向,着手国内市场的开发。据介绍,作为一家专门生产儿童袜的纺织企业,宇力也在前年开始在国内打造了自己的专属品牌。庄殳松认为,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转换过程中,利用海外的质量和标准控制体系,或将成为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资源优势。
“从海外代工到实现自主品牌培育,从政策引导再到企业主动转型,实现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魏伟表示,沭阳作为苏北地区重要纺织产业集群,近年来,加大了与诸暨等纺织产业集聚区的对接。除了园区的信息共享和产业发展模式交流外,还在产业空间延展、产业承载和资源互补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双金袜业的成功上市是沭阳和诸暨纺织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最好案例。未来,沭阳将继续加大在纺织领域的园区建设,推动针织产业从设计、加工、产品,向管理、营销转变,着力打造“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以更为系统的配套服务和管理,释放企业在生产中的创新活力。
(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