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软服务”到“硬实力”
——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化“三农”服务纪实
□ 本报记者 叶梓 通讯员 刘玉花 段江婷

农民粮食储兑所办理存储业务。
中波粮食储兑所营业厅。
公司相关人员展示手机粮食银行。
公司回馈客户赠送粮食。
公司为储户统一订购化肥。

(图片由郭弘毅 摄)

    “我家的地‘托’给公司了,这样省事省心不说,还可以为每亩农田增收节支!” 时值春耕大忙季节,江西省吉水县种粮大户郭林峰说起土地托管心里就高兴。

    郭林峰说的“托”地,就是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推行的“大田托管”服务。即农民和中波公司签订托管协议,由中波公司提供统一的耕作、育秧、配肥、防治病害、收割、回收、烘干等服务并统一进行产品销售。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服务。”中波公司总经理刘开波说,面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中波公司创新思路,探索出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从单一的“卖农资”到“送服务”;从建立全省首家“粮食银行”到开展“套餐式”大田托管服务;从农资化肥以及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到构建惠农平台的基地建设……中波公司逐步将农业“软服务”转化为增产增收的“硬实力”。

    粮食换农资  农民企业双赢

    门牌为吉水县龙华中大道176号的一处门面,从外表看起来不甚起眼。来来往往途经此处的人也许并不知道,这里既是由吉安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惠农公司、吉水县文峰基层社与吉水县中波农资公司共同组建的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又是江西省第一家民营粮食储兑所、首家“粮食银行”的诞生地。

    5月27日上午,吉水县文峰镇炉下村农民刘道保捧着“粮食存折”又来到这里兑换现金。早在储兑所试点之初,他就将自家2.5万公斤余粮存进了这里。刘道保的“粮食存折”与普通银行存折大小相当,翻开存折,除了账号、户名、开户网点、支取方式等基本信息外,还实时记录着储粮户存粮日期、数量、单价、折合原粮及结存数量等内容。

    “存粮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选择活期、定期或入股等形式。”公司副总经理于端莲介绍。目前,吉水县已有15个储兑所,并全部实现联网,通存通兑。2015年,共储兑粮食500余万斤。对农民而言,他们需要时可凭粮食存折以低于市价兑换米油和农资。与此同时,储粮农民每月每斤粮食可得半分钱的利息,即每吨粮食一年有120元的利息,还可以按约定享受“落价保底,涨价顺价”。农民存粮只需一个电话,收粮车就会开到农民的家门口,即降低了农民的运输成本,又减轻了农民的储粮损耗。目前,全县共有3000余户农民办理了储兑业务。

    农民能够获利,企业同样能因此规避市场风险赚钱。“放在以前,收购粮食要支付农民现金,又要承担银行贷款的压力。”于端莲介绍,以储粮的方式代替收粮,避免粮食企业出现资金流紧张的状况,农民受益的同时也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尝试“粮食换农资”,增大农资议价空间。“这也是粮食储兑所初期的盈利方向。当储兑所中的粮食达到一定量时,储兑所就能在与农资厂家的议价中‘打头阵’,以‘粮食换农资’的方式买到低于市场价的农资产品。”于端莲说,这样可以保证农户兑换到的农药化肥价格略低,其中的部分差价也能让储兑所获益。

    有粮就能产生效益,就能实现粮食企业和农民的“双赢”。中波公司还和吉水县供销合作社股份企业吉水富贵米业签订了供货协议,在保持稳定储备粮的前提下,向其供应加工粮食,进一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

    “套餐式”托管  各色“菜单”任选

    2015年,对中波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同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

    政策密集出台,为中波公司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服务规模经营从“大田托管”破题。

    “‘大田托管’服务的实施,在农民经营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划不来的事,改变了‘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经营状况,解除了农民外出务工、家里田地撂荒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刘开波感慨地说,根据预算,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相比,“大田托管”模式可以为每亩农田增收节支近500元。

    根据合作协议,中波公司为农户提供种子、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耕机插机收、粮食烘干收购等全程“保姆式”服务。为确保全程托管质量,公司采用统一耕作、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配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统一烘干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同时,根据个性化的需求,中波公司采取“套餐式”服务,农户可以选择农资配送、机耕、机插、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烘干、收购等单项或多项服务,还可根据自家的机械、劳力、生产成本等情况,按照实际需要,自愿选择项目,由中波公司为其提供化肥、农药等从耕种到收获单个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服务。

    刘开波介绍,依托直销、统购分销、定点配送、大田托管等优势,公司实现了农资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管理成本“五个降低”,而粮食产量、品质比农户自营均有明显提升,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欢迎。

    目前,中波公司已在吉水县合作托管水稻近3万亩。

    “互联网+农业”   探路产业联合

    赖文茂是吉水井冈蜜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日前,他通过中波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培训消息,参加了吉安市社举办的全市2016“大田托管”公益培训班。和他一样参加此次培训的种植大户多达100余人。

    轻点鼠标,农资按时送上门,省去来回奔波;粮油蔬菜滞销,网上发布信息,客商上门收购;生产遇到难题,网上求教农业专家……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中的广泛运用,这种以“线上推广、线下交易”为特征的“互联网+”模式,逐渐成为中波公司发展的新业态。

    “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拓展经营服务新领域,下一步,公司想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进行产业联合。” 对于中波公司的规划,于端莲早就有了这样大胆的设想。原来,在“大田托管”服务中,不少果农找到她,希望能通过托管进行联合,依托公司的“粮食银行”APP以及网站将本地水果直接销往全国各地。

    在于端莲看来,产业联合可以让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一种新的一体化格局,可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她说,三大主体之间有三大联结机制,一是合同契约,二是生产要素融合,三是互联网智能配送。

    其中生产要素融合是指联合社各方通过资产、技术、品牌、劳动力等要素相互融合,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联合社使用的农业机械,一部分由合作社带入联合社内,一部分则由公司出资购买,可谓是资产融合。

    “互联网+”无疑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推动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型,最终实现从农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未来,公司将把握好‘融合’‘连接’‘转型’这三个关键词,大力推进农业发展要素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着力抓好农业发展载体与互联网的有效连接,努力实现农业‘互联网+’条件下的转型发展,使公司及联合社的有机绿色产品及时并高附加值地销售出去,免除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说到中波公司的未来,于端莲充满信心。

    名片

    刘开波

    江西中波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记者:农民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有哪些好处?

    刘开波第一,存粮有息,粮权不变。把粮食存到中波粮食银行可以得到相应的利息。

    第二,通存通兑,存兑自由。农民把家中的余粮存到就近的粮食银行并获得粮食存折,凭粮食存折可在全县各个乡镇通存通兑,在任一网点都可以兑换米、面、油和其他的生活用品及农资产品。

    第三,保值增值。农民把粮食放在家里,不仅没有利息,还有损耗。存入粮食银行有利息,落价保底、保值增值,解决了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第四,便民消费。近日,我们推出了粮食“一卡通”,农民可以凭粮食“一卡通”在全县网点直接刷卡消费。

    第五,统种统购,粮食银行推出“保姆式大田托管”模式,联合各网点和储户搭建利益共同体,组成农业种植联盟,从选种、育苗、施肥、打药、收割、收购,全程“一条龙”服务,降低了种植成本,提升了种植效率。

    第六,科学种植。粮食银行所带来的创新模式推动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推动了科学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记者:公司“三站合一”的功能是什么?

    刘开波吉水县全县有18个乡镇。目前,中波公司已经在15个乡镇设立了粮食储兑所,一所三站:粮食服务站、大田托管服务站、电商服务站。下一步,公司打算在各中心村建立网点,服务惠及家家户户。

    记者:下一步,公司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何规划?

    刘开波:公司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全力打造吉水县惠农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占地200亩,打造集农产品研发、农资仓储、大田托管服务平台、粮食仓储加工、果蔬初加工、电商物流平台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公司目前形成的粮食银行、大田托管、电商平台“三位一体”服务,将公司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排头兵”,示范引领吉安市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