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6年5月29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自己的支付清算机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挂牌成立。
这十年,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砥砺征程,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更是创新求变、初心不移的峥嵘岁月。
创新求变,是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年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广大员工在经营班子带领下,始终秉承“立足服务、力行规范、不断创新、寻求发展”的经营理念,顽强打拼、锐意创新,畅通农村支付渠道,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引领金融产品创新,用激情和梦想、智慧和汗水,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形成了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风控能力明显增强、员工面貌焕然一新的良好发展局面。
初心不移,是践行普惠金融的牢固根基。
十年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始终以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汇通城乡为使命,立足农村支付清算市场,坚持科技引领支付服务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支付服务产品,拓宽支付结算渠道,大力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普及应用,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支持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普惠金融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年来,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用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处理的各类支付清算业务由2006年的115亿元、96万笔,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3.6万亿元、5.7亿笔,年均增长率近100%。
十年,是一个里程碑,又是一个新起点。
在把便捷支付服务送进千家万户的道路上,在让普惠金融阳光照耀偏远乡村的征途中,创新求变、初心不移的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将行至更远。
构架高效支付清算网络 畅通城乡支付结算渠道
在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发展历程中,2010年7月3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省辖核心业务系统全部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国近8万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的跨省、市、区异地实时资金清算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支付结算渠道不畅、手段缺乏、功能单一的落后局面,填补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理银行汇票和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等业务空白。
2015年末,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全面完成35家成员单位的第二代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切换上线。
同时,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向8万网点之外延伸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近700家村镇银行接入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普惠金融和便捷支付服务向更广阔更深远农村地区扩展。
十年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始终将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货款实时到账,真是太方便了。”四川省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柏萍告诉本报记者,一大早,她就赶到小区附近的德阳市旌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黄河东路信用社,通过“农信银快汇”业务给远在安徽的柴油机厂汇去了45万元货款。从填单据到汇款成功,只用了不到五分钟。
德阳市金阳农机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广的农机企业,年产量达到近2000台。该公司生产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需要300多种配件,柏萍需要将购买配件的货款汇给全国各地供货商。
“几乎天天来汇款,在农信社用‘农信银快汇’不但结算快,到账情况反馈也很快,非常方便。”柏萍说。
在全国,像柏萍这样享受到“农信银快汇”安全、高效、便捷金融支付服务的客户还有千千万万。
2006年至2016年4月末,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部分村镇银行,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清算资金超过16万亿元,累计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15.5亿笔。今年3月,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业务笔数首次突破1亿笔,创单月历史新高。畅通便捷的农信银实时支付清算系统,已成为我国内地农村地区支付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间支付清算骨干渠道。
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全面联网联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及金融支农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合力共赢,实现农村资金体内良性循环,从而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以通存通兑、电子汇兑等支付结算业务为基础的“农信银快汇”和“城乡通”业务品牌,已成为全国性支付结算品牌,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城乡大地,温暖了亿万农民,同时对提升各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影响力,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规模效益和客户忠诚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共享服务系统平台 助推普惠金融服务延伸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迎接竞争挑战的核心手段。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农村地区客户对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多样化需求明显增加。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通过实施科技引领战略,会同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共建共享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平台、共享网上银行平台、共享手机银行平台、共享网上支付跨行清算平台、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等服务系统平台,涵盖了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及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互联网支付业务,助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构建便捷畅通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
如今,在北京十里河健康产业城经营东北土特产批发生意的姜女士,再也不用因为收款问题而发愁了。因资金交易频繁,她开办了北京农商银行的手机交易宝业务。“用这个移动掌上POS收款,非常方便好用,外出办事我也带着。”姜女士说。
让姜女士赞不绝口的手机交易宝,是北京农商银行依托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推出的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的,专为小微商户提供收款、转账付款、缴费充值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的移动收款和支付产品,是将传统收单与移动支付相结合的创新性尝试,适宜在集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场所推广应用,对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据悉,截至今年4月末,13个省区市10724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应用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办理销售收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助农取款等支付服务业务,总计发展农村地区特约商户29.51万户,布放终端31.08万台。
贵州、广西、湖北、辽宁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及其辖属网点,依托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开展的助农取款“村村通”业务,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小额取现、转账汇款、查询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1-4月,成员单位应用农信通自助金融服务平台共办理助农取款业务金额38亿元、笔数877万笔。
客户的认可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带来了一份份荣誉:农信银共享电子商业汇票平台项目、农信银共享网上银行平台项目、农信银共享手机银行平台项目在2012年、2013年先后荣获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评选的“全国金融系统科技发展二等奖”。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不仅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还在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大拓展力度。
2015年,在借鉴其他机构先进技术基础上,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规划“数据在云端,服务在终端”服务理念,会同成员单位通过渠道融合设计和流程优化,发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产品的协同优势,推出渠道整合、服务统一的农信银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应用机构客户提供支付、转账、缴费、查询等全方位云端网络银行服务,从而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科技化水平和服务便利度。
积极应对“互联网+”挑战 大力发展网络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发展和普及,农村消费者对新兴支付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发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热情也不断提升。
2011年以来,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开始同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合作,支持网上购物、理财、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红包、提现等多项业务,使广大农村地区客户得以享受更为丰富的消费支付场景和更为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
通过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之间支付业务的转接清算,为成员单位提供多元化、多渠道支付清算服务选择同时,满足了农村客户的互联网支付需求。今年前4个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客户办理的网络支付业务清算资金3317亿元,笔数达3.2亿笔,同比分别增长797 %和448 %。
此外,结合遍布城乡八万网点和广大助农服务点的优势,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会同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推出普惠“三农”客户特别是广大农户的专属电商平台——利农商城,该商城是共享式并集B2C电子商务与支付清算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旨在提供便捷的产品买卖、完善的支付服务,同时拓展消费信贷、供应链融资渠道。
同时,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不断丰富支付结算产品和支付场景,协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变化,于今年3月发布推出智能终端业务产品,为“三农”、小微客户量身打造了一款全天候、全功能、全场景、全服务,成本低廉、方便部署、灵活拓展的互联网应用平台。依托于利农商城,农民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终端进行网上购物,推进线上线下支付服务一体化,满足农村地区客户多元化、个性化支付需求,助推支付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数说佳绩
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近8万家网点全面联网,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跨省区市异地实时资金清算网络。十年来,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用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处理的各类支付结算业务增长迅猛,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各类支付结算业务量超过15亿笔,清算资金超过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