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日本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法” 首次高级培训班开班通知
揭开有机“低成本、高产量”的神秘面纱

    供销合作社系统各相关合作社和企业:

    营养、健康、好吃的农产品来自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和高水平的养护技术。片面追求产量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造成了化肥农药的滥用,一方面带来了农资成本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给土壤、水质、生态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透支地力而获得的短期增产效果已难以为继。2015 年,农业部提出了化肥、农药的“两减”目标。如何做到“减用量”而不“减产量”,“增品质”而不“增成本”?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有机产业发展委员会、北京市科委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和北京生态创意农业联盟联合主办的“日本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法”培训班将于6月6—8 日在北京首次开班。届时,将邀请日本有机农业普及协会理事长竹田恭一先生亲临授课并指导日本有机农法在中国的应用,将“利用自然的力量,提升土壤活力,促进健康生长”为根本的日式有机农法通过本次培训正式引入中国。

    当前,化学肥料的大量及不当使用导致了植物营养代谢的失调,如氮营养失调后导致组织内硝酸离子和氮素中间产物大量积累。而这些中间产物又成为病原菌和昆虫嗜好的营养。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抑制了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而且也杀死了许多有益的微生物。日本有机农法的基本理念是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力量,提高作物品质的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以及劳动生产性和土地生产性,以增强地力为基本要素。通过自然的调解能力,平衡和培育土壤,以形成正常的生物循环系统或者重新找回原有的生活史。有关日本有机农法的国际会议已先后在巴西、美国、法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举办了 7 次。

    日本有机农法主要有三大特征。观念上颠覆。很多人认为有机农业“产量会降低,成本会增加”,但日本有机农法却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将是一次农业的革命。技术上迭代,以“耗氧”发酵,代替传统的“厌氧”发酵。土壤变得非常松软,并且富含微生物和有机质,蚯蚓大量繁殖并活跃,一枝细竹竿即可插入土壤 深度1 米以上,CEC 值上扬,土壤保墒能力大大提高。方法上变革,全世界唯一采用体积测量法测量土壤养分。

    本次日本有机农法培训课程应用的范围:有机蔬菜的种植、有机水果、有机茶树的栽培以及有机鸡、有机猪的养殖。

    本次日本有机农法培训课程的主讲专家竹田恭一是有机农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对于中国的有机农业现状较为熟悉。2008 年他在北京昌平成立的日式有机农园,经过 7 年努力,成果如下:土壤养护。使用农法后,当季产品即会产生大幅度改善,如果以 100分为满分,第一茬产品可达到 50 分的改善水平,剩下的 50 分需要 3-5 年的时间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会越来越松软,果实会越来越好吃。高效堆肥。作物用水量大大降低,是传统用水量的 30%左右,节水效果明显。另据检测报告显示,国内一般生物有机肥含氮量不超过 2%,使用日本有机农法的有机肥含氮量高达 4%。产品优质。此法可在番茄、黄瓜、辣椒、油菜、圆白菜、胡萝卜、土豆等 十大类、30 多个蔬菜类品种中应用。以菠菜含铁量为例,日本有机农法种植的菠菜含铁量是普通方法种植菠菜含铁量的 200 倍。回归原始味道、不使用农药,市场价格上可高出 20%。

    本次日本有机农法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实地观摩练习。

    6 月 6 日上午

    实地观摩+有机农法蔬果品鉴+土壤测试+果实测试 (现场观摩经过 3 年改良的土壤以及改良的方法,病虫害防除液,堆肥、堆肥膜的施用,可测试学员自带的土壤,果实)

    6 月 6 日下午

    理论知识培训 (日式有机农法简介,有机栽培的优点,农作物的成长和碳水化合物)

    6 月 7 日上午 

    理论知识培训 (好产品来自好土壤,好土壤来自好堆肥,土壤的改良,物理性、 生物性和化学性的改善,土壤的理想状态、气相、液相、固相, 堆肥的功能)

    6 月 7 日下午 

    理论知识培训 (根的功能以及有机栽培,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

    6 月 8 日上午 

    实地技术教授和堆肥制作指导 (堆肥技术指导,参与堆肥现场制作)

    6 月 8 日下午

    培训结束 自由交流

    报名方式及费用:

    培训费用3600 元/人(食宿统一安排,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并赠送一套实地拍摄的视频教程。往返交通费自理)

    报名方式请致电联系人索要报名表格

    报名截止时间6 月 2 日

    联 系 人王蕾  63732854  18600319019 

    查雅楠  63733574  13810720965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

    2016 年 5 月 19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