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陶菊不偏兰,我与凡夫爱牡丹!
借着早春的绿意,与友人相约去看牡丹。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其名声不亚于洛阳牡丹,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中国牡丹之乡”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曹州的牡丹早已名声在外,想来这个时节早已开得如锦似缎。还未走进园内,远远望去熙熙攘攘的人群早已急不可待,等着一睹它的绝艳。没有多久,穿过古色古香的大门,我的眼前刹时铺开一片蔚然的彩锦。大朵大朵娇美的牡丹花,在徐徐春风里摇曳生姿,竞相绽开了一朵朵甜美的笑靥。我俯身细看,只见如绸的花瓣重重叠叠,娇艳饱满中带有一丝细腻柔软,让人有一种初见的温暖和喜悦。喜欢那素雅清芬的白牡丹,植株娉婷,宛如明玉,散发出一阵阵幽然的馨香,令人陶醉不已。
牡丹自有“国色天香”的美誉,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以其倾城的花容,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品种,向来冠绝群芳。古代封建帝王,认为牡丹具有富贵之气,能够最好地诠释皇家气象,所以特别宠爱牡丹。当年,唐明皇在骊山专门开辟了牡丹园,与杨贵妃在牡丹花下欢宴,可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李白奉诏进宫挥笔写下了千古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一场春雨,打落了不少牡丹。有些早花期的牡丹早已被不解风情的春雨,打落一片嫣红,让人心生怜意。那些花儿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极力展示最后的芳华。
闲庭信步,已不觉走出园子,回首望去满园牡丹仍在盛开,万紫千红,俨然依旧有诗情画意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