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紧紧围绕自治区“到2020年,确保全区现行标准下的26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重点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总目标、总要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金融扶贫”为主线,切实增强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自治区联社党委“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第一责任,为进一步加大扶贫信贷投入和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助力“大扶贫”格局,积极开展工作实践和探索。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激发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经济工作,不仅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还要运用市场手段。自治区联社党委通过宣讲使命担当,提升各行社开展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引导和激励各行社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
坚持“一个定位”。自治区联社党委认为,农信社既要充分发挥扎根县域、扎根基层、与“三农”紧密联系的天然优势,又要切实担当起扶贫“主力军”的职责,本着这样一个定位,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真正把金融扶贫工程落实好执行好。截至3月末,全区35家贫困县农户贷款余额为215.0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2.73亿元。
突出“两真”——“真情实意”和“真抓实干”。新疆农信社加大对扶贫地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贫困户贷款增速高于农户贷款平均增速;贫困地区信贷结构明显优化改善;合理定价、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等。截至3月末,新疆农信社信贷扶贫户数4.5万户,信贷扶贫人口数10.7万人,发放扶贫贷款21.93亿元,贷款余额20.63亿元。
处理好“三大关系”。妥善处理精准扶贫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区分普惠金融与特惠金融的关系;辩证看待商业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坚持“四项原则”。一是重点突出原则。新疆农信社坚持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支持重点,确保主攻目标清晰、重点任务明确、精准支持到位。二是产业带动原则。新疆农信社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积极满足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等过程中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生态效益农业、民族手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创新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带动其脱贫。三是协同联动原则。新疆农信社坚持信贷支持与扶贫济困相结合,落实好县乡村对接、定点扶贫等对口帮扶工作,持续深化各方合作。四是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新疆农信社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推动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
在措施上力求精准 确保金融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金融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自治区联社制定了《新疆农村信用社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信社金融扶贫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制定发展规划。新疆农信社完善金融扶贫开发层次,完善服务“三农”的体系和层次,推进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实现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拓展贫困农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方式,提高小额农户贷款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实体贷款的覆盖率和增长率,力争每年涉农贷款和扶贫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细化工作措施。自治区联社要求各行社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金融扶贫的决策部署,根据金融扶贫的总体要求,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实际,根据产业特点、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创新扶贫金融服务方式。
完善工作机制。金融扶贫工作关键是抓落实。为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自治区联社成立了由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精准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前已形成区联社总负责、各行社具体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实行考核督查机制和定期分析总结机制。
注重“帮”“扶”结合。一方面,要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在帮穷帮弱上下功夫,“帮”就是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扶优扶强上做文章,“扶”就是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培育新业务的增长点。
实施产业带动。新疆农信社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通过优势产业促进贫困农户提升自我生产和发展能力;重点支持扶贫产业,培育一批具备新疆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支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做大做强,探索金融支持信贷扶贫的新思路、新举措。
创新产品与服务。自治区联社要求贫困地区和扶贫工作任务大的行社单列扶贫信贷规模,划出专项用于扶贫的贷款;将贫困地区建制乡镇的机构网点覆盖率和行政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拿出来单独考核;单独研发扶贫金融产品;拓宽抵押担保方式;适度提高扶贫贷款不良风险容忍度、下放审批权限、缩短服务链条、优化信贷流程,倾力支持精准扶贫。
开展精准扶贫。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要求,突出“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新疆农信社对贫困户按照特困户、巩固户分类,针对不同贫困户制定不同的信贷帮扶措施,确保信贷扶贫做到重点区域精准、重点对象精准、扶贫方式精准,同时积极参与专项金融扶贫工作。
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新疆农信社完成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实现了偏远区域“入村办贷”,不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下沉金融服务中心。新疆农信社积极探索和利用科技手段,通过布设自助机具、发展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开办惠民卡和社保惠民一卡通等新产品,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断丰富扶贫工作方式。根据区域情况,新疆农信社近年建立物理网点1116个,投入3.1亿元建成金融服务站189个,投入2000万元将54个流动金融服务站建成固定网点,金融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切实满足偏远农户小额提现、转账、支农补贴发放等基本服务需求,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
在服务模式上力求创新 确保精准扶贫目标落地
为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在精准金融扶贫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贫困户风险保障体系,自治区联社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扶贫”的指导意见》,针对全区农村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底子薄、贫困程度深、扶贫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创新推出9种信贷扶贫模式,在全区范围内予以试点,并倾力将其打造成新疆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的“特惠贷”。通过复制带动作用,新疆农信社进一步扩大了扶贫信贷的覆盖面,切实发挥信贷对贫困人口组织生产、创收脱贫的促进带动作用。
9种信贷扶贫模式包括:“村干部、党员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公职人员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驻村工作组访惠聚干部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富裕户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扶贫龙头企业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公司(基地)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农民合作社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采用“扶贫担保基金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专业担保公司担保+贫困农户+信用社”贷款模式。
除推进以上以保证担保为主的9种模式外,新疆农信社还继续创新符合农户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机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探索订单农业贷款和供应链融资、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不断将信贷扶贫方式推向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