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学习的这些天里,天天畅游在包罗万象、具体实用的知识海洋里,在大脑集聚着的知识点和关键词里,唯有对“边际贡献”这一概念背后的思考迟迟未能落定,特别是在上海理工大学陈玉菁教授的课堂上,一边吸收这一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一边套用其公式思考和测算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为自己拟定了一道“如何让工作的‘边际贡献’正数增长”的人生课题。
“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且十分重要的概念,其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大于固定成本则盈利,等于固定成本则保本,小于固定成本则亏损。站在工作角度展开思索,我觉得,每个人存在或创造的价值同样可以用“边际贡献”值去评价和衡量,当然,只要敢于应用这个概念去自我评判,那么,现在与自身成长的“固定成本”比值是正、是零、是负,其实也并非最终结论,关键在于今后工作中如何去重新求值。
当下为正,不自满,懂分享。“器满则溢,人满则丧”,想到吴甘霖老师《空杯心态》一书中说到:空杯心态就是倒空自己,别被看似重要的东西束缚了自己,心中常要把负面的东西清除,才能轻装上阵。偶尔在工作中取得一丝成绩,莫要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前进途中每一阶段都要谦虚坦诚、不骄不躁、懂得分享,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当下为“正”便已“旧”,我们处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时常清空“旧”的过往,才能迎接“新”的未来。工作生活中将提高自身价值的“销售收入”,与控制负面情绪的“变动成本”,“盈利”实现个人价值的经验、方法去主动影响一些身边的人,与他们一同分享经验,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助力他人。
当下为零,不泄气,加把劲。如若把基础公式尝试着代入日常工作,有没有发现,许多时候当满怀信心的付出后,得到的结果却是为零,“千古红楼只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物并不少见,但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再次启航,就要总结出为“零”的根源,抛下“竹篮”拎上“木桶”的逆向思维从结果来找寻问题根源所在,解决问题来改变现状。一则小故事分享给大家:有俩人同时去一座钻石矿藏中寻求机遇,几经波折,其中一个人在离宝藏只有一米的距离时,他已经累倒松懈,不再继续;而另一个人同样采到只差一米距离的地方,他却停下来调整了一下继续努力。最终,美丽的钻石宝藏被后者发掘了出来。同样在工作中,当下为“零”不可怕,调整一下心情,内心告诉自己接着继续,加把劲而已,那么企业价值的“宝藏”终会被每个人合力伸出的“一把劲”使之从“零”变“正”。
当下为负,不气馁,增信心。唐代禅师黄蘖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精神点醒一代又一代人,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不会放弃。”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种种不如意,勿要气馁,重拾信心,正是因为它的出现,才更需要我们激发强大的潜力来冲破为“负”的阻碍。往往跌倒后的爬起,风雨后的屹立,才是笑对困难的原始动力,放下面子,挑起担子,想着法子,才像样子。
细想上述三种境遇,我们是否应该对号入座,不管处在为“正”、为“零”、还是为“负”的阶段,只要不忘初心,一直努力,积极作为,我想,“边际贡献”将会始终保持正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