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热,全国棉花播种已经接近尾声。今年河北各产区都有棉农弃种现象,多方预测,今年棉花种植面积或创近年最低水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棉农放弃了今年的棉花种植呢?这对我国整体棉花市场行情又将有何影响?
在河北南宫市大屯村村东的地头上,放眼望去是一片片撂荒的黄土地,风一吹还卷起一层沙土。村民赵金西说,棉花价格连续2年每斤都在3块钱以下,种一季棉花下来,不但挣不到钱,还要白搭个人工,今年他改种了一些杂粮等经济作物。赵金西说:“最早我种40多亩,价格低得不行,今年一亩不种了。现在种点绿豆、山药、大葱。”
同样是棉花种植大县的河北威县,棉农们的种棉积极性也不高。赵里村村委一位姓赵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村7000多亩地过去种的都是棉花,这两年种植面积明显减少。他说:“自从价格低了以后,有一部分地种麦子、棒子、山药、辣椒、树,今年也就4000多亩棉花。”
河北是我国的产棉大省之一,棉花常年种植面积接近600万亩,主要集中在邢台、邯郸、衡水三地。以邢台市为例,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近200万亩,而今年不足百万亩。按今年各地种植情况,全省播种面积很难达到400万亩。
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孙立武分析,棉花价格持续低迷、市场需求量有限是导致各地大面积弃种的主要原因。孙立武说:“2014年棉花开始取消收储,改为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内地定额补贴的政策,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影响棉农利益。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国内棉花价格高企,内外棉价差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加剧,尤其是东南亚借助成本优势不断挤占中国市场,出口受阻,棉花厂运营艰难,直接传导至上游,造成国内棉花行业低迷。”
截止到今年4月底,棉花均价每吨12235元,比2015年同期跌7.7%,与2011年的最高点跌幅已经达到60.8%。业内人士分析,价格回落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行为。但是价格暴涨到直线回落,带来的是棉农越来越不愿意种棉。
“成方连片,规模生产,全程机械化,从品种上、种植模式上、管理上,都应该有一套集中的东西。”从事棉花研究30多年的南宫农技推广站站长贾德彩认为,传统的棉花种植模式必须调整,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棉花种植未来发展的方向。
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需要时间和过程,当下如何才能更好调动棉农种植积极性?贾德彩说,大面积推广棉花间作套种是一个有效办法。
除此之外,棉农也在普遍关心今年市场上棉花价格将何去何从。孙立武表示,2016年的政策背景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2016年国储棉轮出已经开始,将影响未来棉花价格上涨的空间,市场预计价格不会太高,起码要维持目前12000—13000元/吨的水平,甚至有企业认为国储棉轮出价格应在10000元/吨及以下。虽然棉花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孙立武分析,2016年我国优质棉花还是处于供给偏紧状态。由此来看,2016年国内棉价或将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高低品质棉花价差可能会继续拉大。
(冀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