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只有真正有信仰的人才能感受得到。
不觉间,到省联社人力资源部跟班学习已有月余,感触良多。其中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和敬业。
记得刚到1607办公室时,大家只是礼貌地寒喧了几句,然后就各忙各事,气氛陷入沉默。之后的每天都是如此。时间过得就像朱自清笔下的《匆匆》:每天大家打个照面便开始忙碌,直至下班或加班。除了因工作问题进行必要的交流外,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工作。不过,没过多久,我也开启了“白加黑”、“五加二”模式:手中的事情越来越多,份内工作的完成时限,开始溢出上班时间的范围……
最初,我一直以为,是大家不是不想交流,而是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直到听到了来自同一办公室的胡科的解释,“工作太忙太繁重了,为了节省体力精力,就不说没必要的话了。”
细想,的确如此。
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部门开会,刘总说,自从自己到人力资源部上班,就做好了没日没夜的思想准备;也记得,以前在人力资源部跟班的一位同事告诉过我,“曾有过连续加班三个多月的历史,最早休息时间都是在凌晨一点多钟。”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无意间看到过的胡科的一个题为《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年度总结。胡科是做全系统的养老统筹工作的,总结里他写到,“一年中要通霄加班达十余天、连续加班达五个月”……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这群人工作如此认真、如此敬业、如此废寝忘食,夙夜在公?
苦思冥想中,一时间,却找不到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在回家的大巴车上看到一篇文章,才算找到了答案。文章题为《信仰的味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等5次不同的场合都有提及。文章讲述1920年的春夜,共产党人陈望道在浙江义乌的家里翻译《共产党宣言》,他的母亲给他送来了棕子和红糖,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添些?”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了,够甜了!”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全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都没动,原来儿子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文中写到,“这就是信仰,信仰有时候比红糖更甜,正是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也是省联社党委组织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全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是信仰的力理、精神的力量让每个人都忘记了个人困难,为了更好地工作,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只想着把人事工作做得更好一点,为全系统创造的效益更大一点。
1930年8月27日,共产党员裘古怀临刑前饱含深情地用“满意”和“遗憾”四个字诠释着对信仰的理解,“我满意为真理而死!遗憾的是自己过去的工作做得太少,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我想,这应该就是我要找寻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