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战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农商行应坚持差异化战略为主、集中战略为辅的竞争战略模式,秉承“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宗旨,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成为社区精品银行。
竞争战略是指在正确界定和分析竞争对手和竞争形势后,企业计划在一段较长时期内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部战略专著中指出,企业一般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中选择其一,形成竞争优势。传统战略形成的环境基础是行业市场边界清晰、信息闭塞不对称和较高的企业进出壁垒。行业的周期与行业的区分越清晰,竞争战略越有用;信息越不对称或越不完全,竞争战略的重要性越突出;企业进入与退出某行业的壁垒越高,企业战略的地位越有用。
外部环境分析
近年来,舒兰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本地区加快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当地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舒兰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发放的农户贷款占全市农户贷款的95%以上。同时,还全面承担了农户各类补贴的发放及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发放工作。但由于先天不足,部分财政资金、社保基金等大宗业务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造成舒兰农商行融资成本高、业务范围较窄、政策限制多、发展潜力不足。
此外,在银行市场上,舒兰农商行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将以潜在进入者身份登录舒兰市,极大地侵占了舒兰市的银行市场。
内部资源分析
资金组织。舒兰农商行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各级高管向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动员的低成本资金;二是依靠物理网点高效优质服务吸引各类客户上门存款;三是基层员工动用各种关系向亲属、朋友以及关系人员等动员的存款。
贷款发放。舒兰农商行始终坚持“小额、分散、安全、效益”的贷款发放原则,不仅全面满足农户、社区居民、个体经营户和企业资金需求,还积极参与下岗再就业担保、助农扶贫等贷款发放,服务于民生工程。
不良贷款。由于农户群体还款能力不强以及经济下行等多种原因,造成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在清收不良方面,也仍然以核销为主要处理手段。
风险管理。农商行将经营过程中的市场、客户、产品、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风险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对信贷、财务等6大方面业务制定了12个流程并印制成书,基本实现了业务全流程化管理。
此外,在金融服务方面,舒兰农商行把握网点“新建”和“调整”两条主线,不断优化调整网点形态结构,强化网点精细化服务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则制定了“百人工程”,为农商行选拔优秀年轻的后备干部。
竞争战略选择
依据波特基本战略目标理论,结合舒兰农商行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舒兰农商行短时间内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采取总成本领先战略不具备条件。但舒兰农商行具有多年服务农户的经验和强大的物理网点网络,凭着与农村客户信息相对对称及在当地产生的品牌效应,让其在舒兰市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同时,舒兰农商行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等几类群体,客户同一特征较为明显,属于特定目标,实施集中化竞争战略具有可行性。
因此,舒兰农商行应采用以差异化为主、集中化为辅的竞争战略。具体战略目标为:扎根“三农”市场定位,立足于县域经济,面向农户、面向社区、面向小微企业,做大做优农村市场,做细城区市场,以“强基础、调结构、控风险”为主调,围绕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强化工作措施,围绕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建设步伐,加快网点转型步伐,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打造区域精品银行。
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
第一,精耕细作农村市场。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先”的经营策略,扎根”三农”、做实小微、拓展社区、做强县域,积极开展便捷普惠、阳光普惠、创新普惠行动,最大限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传统存贷款业务。在存款方面,及时调整定价和负债业务策略,进一步提高低成本资金的占比;在贷款方面,要加大对“三农”、涉农中小微企业及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创新等“绿色信贷”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理财、信用卡、代理、网银、直销银行、投资银行等非信贷业务。
第三,积极发展网络金融。以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简化服务流程,并形成渠道优势;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产品,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等要加强合作,还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建设直销银行、P2P平台、O2O平台和特色电商平台等。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应以发起异地分支机构、设立村镇银行为突破,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跨区域发展的布局模式;以“五权”抵押,土地流转信托、农地证券化、股权质押等方式创新农贷产品;以市场为导向,推出“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创新担保方式。此外,争取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基金代销、类余额宝产品、不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另外,使员工的收入与绩效挂钩,真正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杠杆作用;面向市场,侧重引进稀缺的专业技术人才、营销管理人才、高端业务人才;要经常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扎实提高全员的综合营销能力,以此来解决农商行人才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