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17万。茶产业是安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2015年茶叶总产量6.8万吨,涉茶总产值150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56%来自于茶产业。近几年来,安溪县供销合作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以服务促改革促发展,加强为农服务载体建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建设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
农药残留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加强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是关键。由于历史和体制改革滞后等多方面原因,2009年以前,安溪县农资市场经营体制仍比较混乱,农资经营无序,出现多头管理、无序竞争和农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茶叶卫生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安溪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创新经营监管方式,按照“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的基本工作思路,实行农资经营归口管理,推行“归口、报备、准入、招标、同价、溯源、举报”农资经营监管模式,致力构建以农资归口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无缝衔接监管体系,成功开发建设全国首个“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首创“四大创新”特色:一是首创农资商品条码准;二是首创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三是首创销售凭证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四是首创手机移动农资稽查。开发建设农资监管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农户购买使用农药情况,发现异常即时预警,通过短信平台发送短信提醒,并及时追查,从而构建了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对每个农药产品质量从厂家到经销商到农户的全程、双向、即时追溯管理,确保茶叶生产用药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保障安溪铁观音和乌龙茶生产卫生质量安全。
规范庄稼医院建设
几年来,安溪县供销合作社拨出专项建设资金按照“四有”标准升级改造和规范建设49家庄稼医院,严格按照“六统一”即:“统一店牌标识、统一连锁配送、统一质量承诺、统一明码标价、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宣传设施”和“六规范”即:“院貌环境规范、设备设施规范、商品陈列规范、服务工作规范、庄稼医生规范、咨询服务规范”的建店原则建设,配备相应设备,张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诊治挂图,保证庄稼医院建设标准规范。定期举行农资从业人员农资经营服务工作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2015年农资从业人员培训达2450人次。在庄稼医院建设工作上,坚持“一个宗旨”,就是在服务“三农”中求发展;开展好“两放心”(经营放心农药、化肥)及做到“三承诺”(质量承诺、技术承诺、服务承诺)。在庄稼医院服务上,坚持庄稼医院建设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相结合,科技咨询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庄稼医院建设与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着力在为农服务中打响供销合作社“庄稼医院”这一品牌,提升为农服务新形象。2015年,全县供销合作社庄稼医院被评为全国总社示范庄稼医院有1家,评为省级示范庄稼医院有3家,评为县级示范庄稼医院有15家。
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
随着茶产业发展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农资经营面临新的压力和新的挑战。安溪县供销合作社不断推进农资服务创新,坚持“走出去”和“深耕基层”策略,切实转变“一买一卖”的传统经营方式,变“坐商为行商”,不断拓展为农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方式,迎难而上,农资经营实现逆势增长。2015年售给农民化肥15.8万吨,实现农资销售45063万元。大力开展“依托专业合作社,对接生产基地”,通过领办和挂钩专业合作社,主动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和拓展农资销售阵地。该县社与领办创建的30家专业合作社和其它35家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农资供应服务和技术承包合作协议,供应化肥农药1万多吨。开展“联村又联户、登门搞服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送肥、送药、送科技三下乡”活动。增设联系点,实行电话预约,配备农用车,聘请专职装卸工,送肥、送药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2015年开展送肥送药达5万多吨。加强农资科技服务,依托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及庄稼医院等载体,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深入各乡镇、村举办形式多样的“农民会”,开展农资科技讲座,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2015年全县共举办200多场“农民会”,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0多万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总价值10万多元的优质农资产品,现场销售及预约订货1万多吨。
(经新)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