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被誉为“淮上明珠”的江苏省金湖县一片春意盎然;广阔的田野、返青的麦苗呈现出蓬勃生机,展示着新一年的收获与希望。而给这片多情的土地带来希望的则是江苏金湖农村商业银行的“点土成金”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让不动产“动”起来了。
采访中,金湖县银涂镇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姜勤告诉记者,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了近300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但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正是得益于金湖农商银行开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使他获得了200万元的贷款。
“这200万元贷款不仅可以解决种子费、肥料费等燃眉之急,资金的及时注入,将会给我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姜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姜勤满满的幸福感是金湖农商银行支持当地农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一个缩影。
截至3月末,该行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方式发放贷款59户,共101笔,累计发放贷款7890万元,贷款余额为2495万元,不良贷款率为零。
土地流转 倒逼金融服务“升级”
金湖农商银行董事长程明飞向记者介绍道,金湖县域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农业县。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到企业“淘金”,出现了部分农田减产减收的现象。
针对这一实际,金湖县以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该县累计实现土地流转面积32.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5.54万亩,占该县耕地面积的84.3%。
程明飞说:“农村土地大面积的流转,农商银行不再面对的是一家一户的种养殖户,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有效的抵质押担保措施,仅凭土地流转经营权很难从银行贷到需求的资金。”据统计,这一类信贷资金需求约为2200万元,占农贷资金需求量的30%,且资金申请临时贷款占多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金湖农商银行绕不过去的坎儿。
创新融合 唤醒“沉睡”的土地
如何让30多万亩的流转土地“动”起来,既是一道坎儿,也是金湖农商银行提升的一次契机。“创新”二字成了金湖农商银行的不二选择。
“法无禁止即可为”。打破常规,敢于尝试,金湖农商银行成为当地金融机构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湖县支行行长倪彩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为做好试点工作,该行对推进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了目标、任务、人员、责任、时间五明确。
金湖农商银行行长沈珠谊介绍说:“金湖农商银行在充分调查、广泛走访、普遍征询、多方协调、全面考证的基础上,与种养殖大户、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签订三方协议,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为了使这一惠民新举措惠及广大农民,金湖农商银行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上开设多种信贷产品,满足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
沈珠谊说;“目前,该行推出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的“场开贷”家庭农场贷款、“兴农贷”富民贷款,并出台了以土地经营权质押的“金土地”信贷产品,支持水产养殖成立养殖经济合作组织,让“沉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可以抵押贷款的“活”资产,为“三农”发展构建起新的融资载体。
金湖农商银行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破冰”之举得到当地政府和各部门的认可并形成一套可行的操作模式。
据悉,为推进此项工作,金湖县政府将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强县、镇两级土地流转平台建设,确保农地农用,流得进、转得出。
在风险防范上,金湖县政府将把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风险补偿基金从200万元扩大到2000万元;对抵押贷款业务出现的净损失按50%比例直接由县财政实施补偿,并从风险补偿基金中列支;同时,增加国有金信担保公司1000万元担保基金,专项用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不足时的贷款担保。
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还实施财政贴息,在银行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按同档次利率下浮25%的基础上,由县财政按优惠利率实际应收利息的60%给予贴补。
此外,当地政府实施财政可支配“三农”资金存款倾斜政策,对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业务的银行增加财政可支配“三农”资金存款,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在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还需要完善哪些措施时,金湖农商银行董事长程明飞坦言:“希望政府、各界机构能够加快推动建立土地评估机制,这是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深度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由于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和健全的价值评估制度,土地流转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难度,制约着该类贷款业务的开展。”
记者获悉,金湖农商银行开展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创新做法获得了江苏省相关部门的肯定,该县也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