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草莓上市的季节,红通通的外表,让人不禁食欲大增。但您见过白色的草莓吗?从里到外都是白色的白草莓其实还真有。白草莓的学名叫“菠萝莓”,因其味道与菠萝出奇的相似而得名,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野生草莓,曾一度濒危。后来荷兰的果农开始进行商业化种植后,2010年上市销售并受到热捧。在英国,一盒125克的“菠萝莓”售价约合人民币40元左右;在日本,更是卖出了9颗1731元人民币的天价。如今,白草莓不只是日本、英国才有的洋品种,我国也有自主选育的白草莓品种,而且味道和外形也都十分诱人。那么白草莓是怎么来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白:草莓怎么“褪色”了
从外观上来看,普通草莓是红色果皮上分布着白色小点,白草莓则是奶白色(七分熟以前)或淡粉色(七分熟以后)果皮,上面分布着小红点。白草莓怎么就“褪色”了?
这和草莓的特性有关,据了解,草莓是一种容易变异的植株,现在的白草莓品种就是普通草莓园里的白色野生果经过隔离扩散、筛选繁殖而来的。据我国白草莓代表品种“小白”的育成人、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奥仪凯源农业园技术负责人李健介绍,“小白”就是由“红颜”变异选择而来。变异让“小白”和“红颜”构成了草莓品种的多样性; 而“小白”之所以表现为白色,是因为它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了“果皮缺少红色花青素”,因此成熟后果实为白色。
据营养学家介绍,白草莓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能分解蛋白质,同时,含有丰富的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而且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克菠萝草莓中就含有维生素C60毫克。此外,它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这些特点使得白草莓更受消费者青睐。
富:比普通草莓品种贵数倍
虽然好吃,但是白草莓的价格却不一般。据了解,目前辽宁省大连市一农业生态园有“白雪天使”在售,售价为每公斤600元左右,比普通草莓品种价格贵数倍。
那么,白草莓为什么这么贵?据介绍,白草莓的产量偏低,理想状态下每亩1900公斤左右,而高产草莓品种能达到每亩4000公斤。除此之外,白草莓种苗还很脆弱,在种植过程中要比其他草莓品种的管理难度大不少,相比“红颜”等草莓品种来说熟期也要晚一些。
“不过,现在好了,我们农业园的云平台设备能够远程指导全国各地草莓种植园进行草莓种植。”李健所说的农业园即奥仪凯源农业园,作为“小白”的育成人,李健担任园区技术负责人当之无愧。
农业园的种植技术如何推广到全国各地草莓园里?“和我们进行技术托管合作的种植园,其草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都会通过系统传输给我们,我们再依据这些数据进行远程调控。”李健告诉记者,“一个问题最多可以有8名专家‘会诊’,我们还会定期通过平台对各地种植园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李健介绍,除了远程指导,云平台还有另一个长远目标——进行草莓种植的大数据搜集。“随着与越来越多种植园开展合作,搜集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李健说,“今后草莓种植管理将越来越轻松。”当白草莓种植技术不再是难题,其身价想必也会降低很多。
美:香甜引来蜜蜂先授粉
白草莓的另一个特性就是甜,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以上。据种植白草莓的果农说,白草莓开花时的香味会吸引蜜蜂前来优先为其授粉,然后才会去寻找红颜色的草莓。正所谓闻香而来,白草莓甜不甜一目了然。
据了解,白色草莓和红色草莓一样,都具有草莓原有的风味。虽说白草莓看似少了一点色彩,实际上多了别样的甜蜜。检测结果表明,白草莓富含维生素C、果糖、蔗糖、葡萄糖等能提高甜度的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以上。
白草莓为什么这么甜?品种、肥料、光照、水分是决定草莓甜度的4个主要因素。而品种是首当其冲的。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培育而成的、国内最新品种之一的“白雪公主”白草莓,可溶性固形物10%以上,而且因品种本身抗病性强,在种植过程中可尽量减少用药,口感品质有保障;由李健培育而成的“小白”白草莓,由于该品种耐低温弱光能力优,大温差利于糖分积累,其顶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培育而成的白草莓品种“初恋的味道”,光听名字就知道其美味到不行。
(摘编自《农民日报》)
链接
我国草莓产业的制约因素
如今,草莓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产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产业整体运行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均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空间以及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1) 种苗品质较差,脱毒种苗使用率低
国内草莓栽培仍以传统自繁自育的模式为主,种苗多年连栽而未经脱毒处理,品质普遍较差。近两年,政府大力推广使用具有良好适应性、抗病性及抗逆性较强的脱毒种苗。但受成本较高、农民繁育风险较大以及多数农户使用意识不强等影响,脱毒种苗整体应用率仍较低。
(2)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一是定植密度普遍较大,受种苗品质较差、 土壤普遍缺肥等因素影响,草莓种苗定植株数过密,这导致植株易受病虫害影响,同时果实腐烂率较高,鲜果最终产出和品质都会受到相应影响;二是重茬现象突出,缺乏土壤消毒。我国农户大多数连种 3~5 年,而未对土壤进行消毒,其中露天种植缺乏土壤消毒现象更为突出。
(3)产业加工环节整体实力较弱
大多数草莓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受资金不足 、加工技术、 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草莓鲜果加工能力整体较弱,加工制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盈利空间有限,规模难以扩大,企业发展陷入资金、 技术、 设备不足和规模难以扩大的恶性循环。
(4)缺乏现代、 高效的物流体系
一是缺乏大型的物流交易中心。国内草莓交易批发市场大多规模较小,且基础设施较落后; 交易方式仍以传统的现货交易为主,电子拍卖、远期合约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尚未得到推广和应用。二是缺乏从产地物流中心至销区储运地的全程冷链储运体系。国内草莓鲜果流通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 ,通过在产品包装中加入干冰来实现保鲜。远距离运输中传统的运输及保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保鲜效果。
(5)产业主体市场意识薄弱
一是品牌化运作意识不足。目前,国内仅有少数草莓产区申请了产品品牌,并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大多数产区草莓仍未形成品牌。二是市场细分程度较低。针对主产区的调研显示,草莓高端产品礼品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主体品牌化运作意识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品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产业盈利空间有限。
(6)市场规范化管理不足
一是缺乏针对草莓产业的规范标准。不同区域、不同栽培模式的生产标准、 鲜果果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和方法以及果品加工的技术规范等均尚未形成。二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草莓生产、 鲜果分级、产品包装及标识、鲜果运输等环节多为粗放管理,质量监管体系尚未能覆盖产业各环节。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