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微信群主新昌“论剑” 茶营销掀头脑风暴

□ 本报记者 张 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茶行业微信群成为传统茶业需求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交叉组合、叠加应用下催生出的全新互动模式,由于茶行业的文化属性和终端消费品的特性,茶行业微信群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影响范围广、数量多、类别细分、活跃度高的热门领域,备受茶企、茶馆、茶文化爱好者追捧和市场关注。

    4月12日下午,第十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电商讲师、茶微信大咖等齐聚新昌,参加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共同探索茶叶电商新方向、研讨茶行业如何更好地运营微信群等问题。

    大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政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茗边头条协办。浙江省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茗边头条主编孙状云等业内众多大咖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特别邀请到了麦肯锡(中国)资深项目顾问、“老虎”微运营品牌创始人王睿及《茶叶战争》等多部畅销茶书作者 、“茶业复兴”微信公众号创始人周重林两位专家,结合自身实战经验,就“从零开始运营微信群,需要做哪些准备?”“优秀群主的每日必做功课?”“如何巧妙设计吸睛互动话题?”“线下活动如何如实现完美线上衔接?”等关于微运营的热门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据了解,这是茶界首次召开社群营销相关会议。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人员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畅谈自己在经营微信群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最后在大会上一致通过成立“中国茶微信群主联盟”,并将建立互助机制,共享信息、平台、技术资源,提升联盟成员对微信群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运维水平。

    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

    乘势而为 大有可为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茶行业微信群成为传统茶业需求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度交融的互动模式。在这种形势下,把茶行业微信群群主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讨未来茶微信群的运营思路,是乘势而为,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有力促进各种前瞻性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模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茶产业、茶文化快速、健康发展。希望此次大会能够成为茶界微运营高手们相互间交流合作和友好往来的开始,共同为茶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麦肯锡(中国)资深项目顾问、“老虎”微运营品牌创始人王睿: 

    产品型社群应该有“铁三角”

    相对于其他行业,茶行业互联网程度相对滞后,此次的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的召开无疑将会给整个茶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路。

    在我看来,产品型社群应该有“铁三角”——微信群、公众号、个人号。通过微信群来和用户互动并在互动中不断向外辐射影响力;通过公众号汇集信息并发布各种活动同时不断积累用户;公众号不能把信息直接推送到群里或朋友圈但可以通过个人号可以将群和平台进行有效的联接。“铁三角”互相配合,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型社群。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茶界微信群主在运维自己的微信群时,一定不能只是简单地在群里发一些消息,一定要配合自己的公众号和个人号,三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微信群的作用。同时,在微信群的运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天使用户。因为社群运营的起点其实是天使用户,1个天使用户可以线上发展20个铁粉,1个铁粉可以带来10个忠粉,1个忠粉可以带来5个普通用户。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 

    加强新媒体互动共享

    新媒体之新不仅在于其思路新、模式新、途径新,更在于它的不断生长性。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新媒体开拓的新营销空间将会是互联网一代人的地盘,茶行业借助新媒体实现代际更迭,实为行业幸事。茶周刊正是像各位群主一样,看到并把握住了这一时机,充分发挥多媒体、多平台、多终端优势,全面聚合多种新闻形态和信息资源,全媒体平台联动,各渠道特色凸显,形成了综合发布和信息交互的新闻宣传新格局。相信我们这群从四面八方赶来、志同道合、认识到共享经济价值的人,通过此次会议的探讨,必将在中国茶产业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茶叶战争》等多部畅销茶书作者 、“茶业复兴”微信公众号创始人周重林: 

    微信群需要主题

    在我看来,没有主题的群,最后只会剩下广告。而测试一个群的活跃度,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卖。买卖可以是红包,可以是商品,唯独不可以是人情。“茶业复兴”最新一个主题群——“茶人签到处”,每天都很活跃,众多的参与者们为“茶业复兴”贡献了非常多的文字与照片。这种效果绝不仅仅是靠人情来达到的。

    一个微信群,内容是兴趣导向,红包是活跃导向,分享是人品导向。有规矩的群,需要一群讲规矩的人。这样的群,只有邀请制才有活力,否决必死!我建的“2016茶叶世界观”微信群,年费是2200元。现在有70个人,依然有很多人申请入群,但我都没有通过。由此可见,有好的主题、内容、参与者,微信群可以运维得很好,并且实现商业价值。

    “深圳茶友交流群”群主唐薇: 

    “互联网+”风,刮到新昌

    有幸参加了4月12日在浙江新昌举办的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在场的专家与群主在会上展开了激烈讨论,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这不仅让许多还停留在单向运营的群主脑洞大开,也让我这种遇到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前行的“小白”豁然开朗。

    新媒体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新名词,所以很多人对于它的定义并不明确,就算是同样是新媒体,不同的公司,它所具备的职能也并不一样。茶行业向来传统,在我看来,这就意味着茶行业的互联网之路走得不会那么迅速和顺畅。

    就拿社群运营这一块来说,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都有点令人神伤,“互联网+茶”,新媒体思路运营茶行业社群,以新奇特的方式去调动茶行业的用户积极性,是一个还需深度探讨的课题。

    所幸,此次新昌之行,大家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去交流。此次大会上,到会所有群主一致通过建立微信群主联盟的提议,中国茶微信群主联盟正式成立。身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荣幸,当然更多是期待通过“抱团”学习,能让我迅速成长,在“互联网+茶”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新昌的美,体现在其吴侬软语的柔情,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美,体现在唯快不破的前行,所以此次新昌,我是不虚此行的。让我们一起期待茶行业里的“狂风暴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衡州故事"群主何国梁:

    茶界微运营号角在新昌吹响

    这次的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对于新昌县来说,是第十届;对于新媒体茶微信界,则是第一次。和众多微信群主一样,我是冲着这“第一次”来的。一下午的头脑风暴,让我由衷感到不虚此行。因为以往参加这样的文化节,流程不外乎邀请茶商,邀请茶叶业界明星抑或是媒体代表,会议形式也大都是茶艺表演、专家讲座,会议开完,各自收拾,满载而归。

    但这一次不一样。在这里,茶业大亨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在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上敞开心扉,围坐一桌,吹响进军茶界新媒体的号角。大家机会均等,平等发声。

    当然,这一切的促成,离不开新昌政府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努力。参加此次活动,相信所有的微信群主们都感受了主办方的诚意。从一开始就有专人负责对接,细心告知来新昌的方式,周到安排食宿,每个环节都让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微信群主大会上,柴县长更是全程参与互动。

    我相信,有如此负责的新昌县政府,新昌的茶产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有如此关注行业发展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茶行业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给新昌县人民政府和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点赞!也希望中国茶微信群主联盟能够为茶行业的微运营贡献更多的力量!

    “济南第一茶市”群主胡兴旺:

    探索  承担  感谢

    4月12日,我应中华合作时报社·茶周刊的邀请参加了在浙江新昌举行的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参加此次大会的朋友都是在各自区域或领域管理、运营着茶微信群的人。大家齐聚一堂,听专家讲解,交流碰撞,一起聊自己“玩”微信群的心得体会,让我受益良多。

    所谓媒体,就是将个体信息以某种传播方式传播出去的平台。而所谓新媒体的“新”,就是那个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譬如说互联网,譬如说互联网中的微信群。应该说互联网的思维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播,将原有的以媒体为中心的传播,转化成了以每个不同个体为中心的传播。记得中央台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这样说的:“再小的声音我们也能听得到。”诚然,新媒体时代就有这样的特点,再小的个体也能发出声音,每一个个体的声音都能成为传播的中心。

    茶及茶文化的传播就需要这样的新媒体。如何利用新的媒体形式更好地将茶文化传播出去,这是我们这一代茶人必须去探索和承担的责任。

    但坦而言之,在这场思维方式的改变风潮中,我们的茶人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对于互联网及微信等新媒介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更是缺乏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指导。建个微信群,并不等于拥有了新媒体。如何将个体的碎片信息有效整合?如何将个体信息之间的差异有机融合?如何将信息转换为价值?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在茶圈里“玩”微信群的人需要探索和学习的。而茶周刊组织的此次“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正是一场“及时雨”。

    探路者往往孤独,但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在一起。感谢新昌,感谢茶周刊,感谢那些和我一样在互联网中“玩”微信的茶人朋友,因为我们一起,在路上……

    “安吉茶青联盟茶叶交流群”群主叶兢君:

    收获满满 期待再聚

    四月的新昌,茶香四溢。从接到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通知,邀请我参加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后,我就一直紧张又兴奋。作为新生代的茶行业从业者,毕业不久的我在传统的茶行业里感受着新媒体的强劲影响,如何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做好传统的茶行业?我需要在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上找到答案。

    会上3个小时时间里,我从迷茫到豁然开朗。听着王睿老师和周重林老师的精彩讲解及自身的经验分享,给我提升微信群运营开拓了思路。3个小时转瞬即逝,还没来得及和各位老师合影留念,大会就结束了。但我相信,这3个小时带给我的,将让我获益终生。

    当然,作为茶行业从业者,来到茶乡新昌,我此行还有一个疑问:新昌的茶产业为何发展如此之好? 也许我这次来的时间不够长,感受得也不够全面,但是仅仅从此次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的召开来看,新昌政府不管是对茶行业发展有着高度的关注与敏感,这是值得其他地方学习的。此次的中国茶微信群主大会刚刚结束,我就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重聚了!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