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走进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岭口芦笋种植基地,只见满眼皆绿,生机勃勃,一派丰收气息。农户们正在有序地将采收来的新鲜芦笋按质量分类、包装。这些芦笋将被运往上海、浙江沿海等地,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井冈山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山区资源优势转为农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新途径,利用优质生态环境种植有机芦笋,带领百姓走出一条绿色增收的致富路。
培育特色产业 打造有机品牌
当下,高端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井冈山市供销合作社看准时机,以生态资源为优势,引进欧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岭口芦笋合作社开始种植有机芦笋。
芦笋属于一次栽培多年受益的经济作物,一次种植可以收益15年左右,芦笋年产达平均亩3000斤—4000斤,收入约为稻田的8倍。经过农业专家多次考察,鹅岭乡三面环山的蕉陂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气温、地质疏松的有机质土壤、洁净的山泉水非常适宜于芦笋的生长。
为从源头确保品质,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岭口芦笋合作社的芦笋种植全过程采用大棚绿色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引进有害生物无害化控制、化学替代与养分管理、土壤培肥与健康保育等先进技术。种植土壤需要经过专门的技术进行脱毒,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全部用农家肥来替代,而农家肥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脱毒处理,滴灌用水也是利用当地山涧富含矿物质的泉水,水中没有重金属成分。
“基地全部按照‘两脱四不’法生产,即土壤、农家肥脱毒,不施用化肥,不施用化学农药,不施用激素,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合作社的理事长李秉谦说。这些“精心呵护”的有机芦笋,收获期为3月中旬到11月中旬,价格可达普通芦笋的2倍。据悉,2015年合作社共收11万斤芦笋,第一批采摘的芦笋经过江西农科院检测发现所含的各类营养元素均高于其他产地的芦笋。
延伸产业链 助农增收致富
目前,合作社共发展农户118户,已建成230亩大棚基地。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基地采取就地用工的原则,优先录用租地农户做工,每个工作日可得90元—120元报酬。
蕉陂村村民曾新花去年把自家的两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如今,她不仅是这里的员工,还承包了一个5亩大棚的管理。“以前在厂里上班比较辛苦,现在在家门口干活很方便。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能有3万多元收入,比上班高多了。而且还能学到有机芦笋的种植技术,过两年我就可以自己种芦笋了。”
“我们的芦笋还没收割就被订购一空了,有‘井冈山’这张金字招牌,销路不用愁!”李秉谦乐呵呵地说:“合作社正在申请注册‘井冈红芦笋’原产地证明商标,打响井冈山的芦笋品牌。”
为了尽快形成和完善种植、加工、销售芦笋产业链,岭口芦笋合作社正在井冈山新城区工业园新建一个果蔬冷藏储运中心和芦笋精深加工车间。下一步该社将与江西省农科院合作研发芦笋深加工系列产品,如芦笋面条、芦笋汁、芦笋干、芦笋保健品等,不断延长芦笋的产业链,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发展有机芦笋产业。
目前正在实施的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果蔬加工产业融合项目将以井冈山市瓯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一拖三”的方式,联合井冈山市岭口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井冈山市映山红茶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井冈山市河桥柰李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
项目实施后,可直接带动项目区果蔬种植农户约1680户,直接带动果蔬种植基地约3360亩,每年直接帮助农户实现收入约6060万元;间接带动项目周边种植农户约3300户,间接带动基地约9900亩,每年间接帮助农户实现收入约17640万元,井冈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脱贫致富将撑起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