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化的融合
@ njy4321:
北京茶馆,是一种市民气息很浓的茶文化,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调,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有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季节性临时茶馆、避难茶馆等。夜幕降临,去茶馆坐坐,幻想着夜里的浪漫与温馨。
@ LIU小Q:
一杯茶在手,不管她是等级如何,滋味如何,品饮的那一刻,只要心境平和,她就是一杯好茶。内心平静地对待一杯茶,就如同善待自己,端起茶杯时爱的期待,放下茶杯时情意绵绵,让魂,进入茶里,让茶,进入心里。正所谓茶是水写的文化,不仅能洗胃,更能洗心!
@ Christina-茶-品-久而久之:
人有千秋,茶有千色,人情百态,茶情百韵。茶韵,是茶的色、香、味,是茶给人的风雅情趣,茶给人的气派风度,是一种茶道的精神文化。各种茶都有自己的品色,茗茶更有名茶的独特韵味。善于品茶的人,都讲究欣赏茶韵,名茶之韵,韵在本质。
理不清的茶品牌
@ 茶仙僧:
茶艺师同学寄自家的龙井给我,说不好意思就是普通的龙井43号,是在西湖产区边上不在中心产区,前几年鲜叶都被梅家坞买去了,这两年自己留下了。我说能喝到边上就是最好的了,不要那么不自信。前几天我去老师那里,价格五千—六千一斤包装精美的龙井却是乌牛早,我们都笑了。看看周围都是这样自信满满的品牌。
@ 欧阳道坤:
随着主力消费者的迭代,中国正在加快进入“品质+品牌”的时代,中国茶业“品质+品牌”的进程也将加速,如果说风口,这恐怕就是茶行业的风口,如果说洗牌,这应该就是茶行业的洗牌。建议我们的茶商和茶企提前作出选择,并进行系统性转型。
简谈茶营销
@安子c峰:
茶店和茶企人才流动很大,给店面和茶企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明晰的职业通道,更多的茶企只有一种管理晋升通道,专业性通道基本没有,尤其是渠道加盟店里。中国茶店很大程度上都基于人脉和圈子营销,没有得到相应的薪金自然带着人脉跳槽,茶行业人脉很值钱的。
@ 福顺武夷:
经济转型时,对于“互联网+”的营销,其实是利好的!很多人不明白,没抓住机会,成天将心思花在禅呀、道呀,围绕高价天价茶上做不接地气的文章,结果路越走越窄!有人却相反,在另一个空间里,让自己的老顾客享受到实惠的平价的好茶,还带动他们以茶养茶,有的茶友还挣到更宽松的生活费。这难道不是多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