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3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味浓郁的“清明粿”

□ 林长华

    春风送暖,草木返青,我们又迎来了有情有味的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人们以虔诚的心态、浓厚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长久传承。

    初春的郊野,草药滋长,野菜旺生,处处绿意盎然。在清明节前夕,福建漳州乡间大多数人家都会张罗着做清明粿。家庭主妇们提篮拎袋,到乡间田野采摘制做清明粿的“艾草”和“鼠曲草”。

    艾草是一味传统中药,被证明可以防疫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鼠曲草味甘、无毒,有降血压、祛风湿、止咳平喘等功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对鼠曲草的药用价值早有肯定:“主治痹寒寒热,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漳州人采集“艾草”“鼠曲草”制做的清明粿食疗兼优。早在食不果腹的贫困岁月里,这种绿色保健食品就进入了漳州人的生活当中。

    清明节前夕,漳州人将采摘的“艾草”“鼠曲草”去杂洗净,便开始了制做清明粿的工序。首先把这两种中草药略煮后放石臼中捣烂,然后拌和大米(糯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磨成的米浆做粿皮。馅料多用花生、芝麻、绿豆沙等,随各人喜好做成甜馅或咸馅。制做清明粿多用硬木粿模,刻有花草图案,使用时将粿皮料包入馅料,放入粿模里压出花纹,垫上竹叶或豆皮,放入蒸笼用中火蒸15分钟即可食用。这种清明粿如碗面大小,状如龟背,颇似一个微缩的飞碟。粿皮呈绿色,是地地道道的绿色保健食品。若食之,有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淡淡的、幽幽的清香,放进冰箱保鲜十天半月也不易变质。

    说起清明粿,大多漳州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清明粿有别于其他喜庆节日的吉祥食品,所制做的清明粿纯为绿色,有的在绿色的粿皮中间加一点硬币大小的红色。节日期间,人们带上几个清明粿,伴以思亲的情感、敬祖的心态、感恩的言行去上坟祭祀,缅怀先人。小小清明粿,浓浓相思情。它包含的不单是绿色的野菜,而且包含着漳州人对已故亲人的缅悼追思。过去,有些人家的祖坟建得很大,墓葬品也多,为了防止盗墓破坏,需要有人看护。有的大户人家便会在清明节时多做些清明粿,分送给护墓人或分送常在祖坟附近放牧或耕作的人,以答谢他们协助看护之情。

    拜祖感恩是忠厚纯朴的漳州人的传统良习,感恩是一种饮水思源、认根识本、知恩图报的崇高美德,无论对创建和睦家庭,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大有裨益。另外,这种美德也折射出了漳州人重视亲情伦理的一种传统文化内涵。漳州乡间扫墓日除了日历标注的“清明节”,也有的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或三月间其他日子,这便是古已有之的春祭(祭祖)。乡村募资演戏、请客宴饮,好不热闹!因不同乡村有不同祭祖扫墓日期,亲友间有互送清明粿的习惯。你来我往互相品尝,给节日注入了浓浓的亲情和友情的味道。在物欲横流、物质充裕的今天,漳州乡间的传统节日连同清明粿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温馨亲情和清香美味,这实属难得。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