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
3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分论坛之一“普惠金融:金融的‘平民化’”论坛上,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吴伟雄表示,海南农村信用社发放了小额贷款230亿元,惠及了海南60%的农民,但贷款不良率低于2%。吴伟雄认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做小额贷款不要光做金融,要跳出金融做农村金融、普惠金融。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为了发展小额贷款,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和尤努斯在2007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拉过勾,当时罗保铭提出借鉴尤努斯方式,由此海南农村信用社开展了9年的小额贷款业务。昨天我在会上提出“给农民贷款,由农民审批”,要有“五个交给”:把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把贷款利率定价权交给农民,把贷款风险防控权交给网络,把工资发放权交给信贷员,把小额贷款管理交给电脑。
为什么过去贷出去的小额贷款收不回来?因为95%以上的小额贷款没有抵押物。海南省农信社今年发放了小额贷款230亿元,惠及了海南60%的农民,但我们的贷款不良率低于2%。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觉得做小额贷款不要光做金融,要跳出金融做农村金融、普惠金融,也就是要“一手给资金、一手给技术”。今天我着重讲给技术。
我们要做三件事:一是要给发放小额贷款的人全面武装。怎么武装呢?信贷员不仅要懂金融,还要懂农业和农业的发展规律、了解农业经营和农业市场。因此,我们要给小额贷款员培训。我们采取基地般的训练,让小额信贷技术员花大量时间学农业。小额信贷员还要跟农民有感情,死心塌地给农民做事,能骑自行车挨家挨户给农民发放贷款。
二是强化小额信贷员的管理技术。现在客户大量使用手机银行,海南农信社就有60万户手机银行用户。客户可以使用手机银行来还贷款利息。过去农民要还一个月的利息,得从村里搭40元的车到县里还利息,因为当时只有县里或者镇上才有网点。一旦今天没还,马上就形成不良贷款了。现在有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户如果再要贷款,从网银或者打96588电话贷款,一分钟钱就到账了,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因此,一定要有技术支持的小额贷款。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给海南农民95%的家庭全部建立了信息档案。
三是让每个农民都掌握一至两门技术。如果没有技术,把钱贷给农民就是肉包子打狗。钱给了农民,他们却不知道怎么用,最后赔了本,不但没有富起来,还背一身债。中国有一句老话,“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要让农民拥有技术,并组织化起来。因此,给农民贷款,就要教农民技术,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