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西北有茶客”

□ 叶梓

刘小龙治。
许晨曦治。
魏正方治。
无名款。

    一册《茶经》,开头第一句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茶是南方大地的精灵,更像是春日时光说给南方大地的私语,满怀深情,有着梦呓的气息。不过,北方也有茶,陕西的汉中、甘肃的陇南——尽管它们在地理区划上属于西北,但皆产茶。汉中的宁强雀舌、午子仙毫以及甘肃的陇南龙井,都是西北茶客杯中的常见之物。就像“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一样”,茶的世界终究是南方的,江浙一带以及更南的福建不但茶园多,而且饮茶之风已深入到世俗生活的肌理。每年春天,他们对一杯明前茶的期待、渴望以及热爱,如同一场激动人心的恋爱,这是一个北人无法想像的。

    南迁之后,我深刻地体味到这一点。

    但这并不是说,西北无茶客。

    说到茶客,茶界好像有这样一个提法——其实也就是关于茶之境界的分类——大致有这样九种境界:茶盲、茶客、茶徒、茶友、茶师、茶星、茶仙、茶圣、茶神。之前,我只知道写了一册《茶经》的陆羽是“茶圣”,喜欢画梅的汪士慎是“茶痴”,其他的一概不知。也许,这样的分类一定有其道理,就像王国维把人生分成三种境界。在这九种境界里,我偏爱茶客的称谓。我对茶客的理解是,人是茶的客,茶也是人的客,互相引为客人,仿佛一段相遇。我从小就看惯了祖父喝茶的样子,他喝的是罐罐茶,西北人都那样喝。我现在才知道,他喝的是最差的陈茶,煮着喝,以解渴为主。后来,我无缘无故地喜欢上茶,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但终究是喜欢上了,像无缘无故地喜欢上一个人,没有理由,就是觉着对方好。不知所起却一汪情深,才是人间大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年,我读了几本茶学的书,算是对茶粗知一二吧。如果套用前面分类的话,至少不能算茶盲了,所以,我就自谦地把自己“鉴定”为茶客,一介从西北迁居南方的茶客。古诗里有“西北有高楼”的句子,写得高迈,写得符合古代西北的山川地貌。我就乱谄出一句“西北有茶客”,当作一册茶文化随笔集的书名。而且,几次碰上有闲章可乘的时候,就斩钉截铁地说,那就刻一方“西北有茶客”吧。

    想想,这句话还真不错。

    现在,我手头有四五枚“西北有茶客”的闲章,且让我一一道来它们的来龙去脉吧——这里,就让我以刻家之名来命名这几枚闲章吧。

    刘小龙款。刘小龙是甘肃通渭人,甘肃书法圈里最为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供职于通渭县博物馆。2011年,我踏访甘肃古城堡时与其结识,乃成至交。他刻的“西北有茶客”,朱文印,印面拙朴,一如通渭大地的古堡,有西北苍茫之气。边款云:西北有茶客,叶梓先生好茶,自号西北茶客,小龙记。

    许晨曦款。吴门之地的书法家兼篆刻家许晨曦刻的“西北有茶客”,清丽,宛似没有雾霾的南方大地。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边款上赋诗一首,云:西北有茶客,吴楚来壮游。焚香寒涧水,雪筑倚书楼。鹤舞烟避栊,茶煮绿云浮。薰风听琴去,白云共悠悠。诗后有“叶梓兄雅命,甲午冬月,燕支草堂主人齐云刊。”大抵,燕支草堂是其书斋之名也。后来听他讲,取名燕支草堂是因了他的齐云轩旧时在山塘街酿猪河头,此地清时为苍,古称燕支,遂成此名。而他的齐云轩取的是少年心意当齐云之意。实际上,此印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诗后他加了一句“吴下脱楚字”,让偶然落下的“楚”字巧妙地填加其中,真是妙哉妙哉。

    无名款。有一年,朋友在西子湖畔的西泠印社花钱为我刻得一方西北有茶客,是她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刻印人不祥,但印面整洁干净,像旧时的西湖之水,有大家气象。

    张星亮款。张星亮腕下的“西北有茶客”,有古雅之意。

    魏正方款。魏正方是杭州萧山的一位金石爱好者,我与他因公而识,他亦曾为我刻得一枚西北有茶客的闲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