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叶悖论:文化的虚华与销售的委顿

□ 楚 庄

    高歌猛进的茶业,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爆裂的。

    如果把茶业看做由文化与物质组合成的一体两面,那么,这个运行体在风云陡变的2013年被彻底分裂——销售的一面遽然调头,文化的一面仍自是向前。

    考察茶叶的销售,我们看到的,是大幅度降温在全国市场持续蔓延。

    过去几年,有这样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

    2014年10月,广州芳村茶城300多家商户大罢市;2014年12月,山西现代国际茶文化城罢市;2015年6月,福州一茗茶连锁店一夜间全部关停;2015年7月,广州芳村锦桂茶叶市场再演罢市;2016年元旦后没几天,郑州唐文化广场商户街头抗议;2016年1月11日,武汉一品天下茶商横幅抗议……

    表象的背后,显示的是经营的难以为继。

    在北京,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马连道,这几年“从原有的约5000家店铺(其中包括重复品牌),已缩至约3000家;整条街大大小小共有约18家茶城,但真正盈利的只占三分之一”。这是《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调查的结果。

    2015年,农业部的数据(我总觉得有些保守)说:“92%的产区高档茶销售量下降,下降幅度10%-20%不等。”要知道两年前的2013年,农业部无论对高档茶还是大宗茶,使用的都是“产销两旺”的表述。

    销售的委顿,正显示出市场际遇着严冬。

    而与此相反的是,茶的文化,却表现为繁华之余更兼喧闹。

    这几年,我们炒这炒那,普洱、金骏眉,野生的、纯种的……这几年我们多了山头、品种、树龄、纯料与拼配,多了香气、滋味、茶气的复杂性、变化感……它们都高高在上。

    这几年,我们似乎很幸运地置身于儒与道与佛甚至与神的空间。禅宗、道祖、术士、神祗,身着专家、大咖、茶王、泰斗的外衣,千年一修、无所不能,不辞辛劳、走马灯似地为我们传播着茶的文化。它们都玄而又玄。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赶场。大到林林总总的各类茶博会、茶艺赛、茶论坛,小到形形色色的茶雅集、茶品鉴、茶禅修……不论愿意与否、疲惫与否,我们总担心被那些道场、佛堂、经坛所宣讲的高深文化所抛弃,沦为越来越不懂茶的人。

    文化的实则虚华,貌似热闹,却只近于天,与我们地上的众生渐行渐远了……

    茶的文化传播与物质传播究竟应该并行不悖并由文化来引领,还是如当今这样二元反动并以文化摈弃物质为归宿?

    我们的文化,应该不应该关注绝大部分还没有喝上一口茶的中国人,从而给予他们现实生存更多的健康关爱?

    我始终相信,一个不接近和普惠大众的文化,一定是不道德的虚伪的文化!市场已经用“销售之脚”的投票,无情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在茶业严冬反思的时候,当拷问自己:我们——距离百姓这个最大的消费群体,——有多遥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