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紧跟客户走
——江西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纪实
□ 本报记者 胡宏开 通讯员 许琴波 乐 莹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中童镇是中国银镜之乡。全镇近万人在外经商,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远到俄罗斯、日本、南非等国。这些眼镜经销商的“大佬”们,每次回家探亲,首站选择江西鹰潭农村商业银行中童支行,在这里叙叙旧、唠唠嗑,办办业务,这是他们多年来的习惯。

    中童支行行长程富生告诉记者:“这些回家后的‘大佬’们是鹰潭农商银行的忠诚客户,他们把鹰潭农商银行作为自己的心灵家园和感情交流驿站。”常年“四海为家”的客商们为何钟情鹰潭农商银行?多年来,鹰潭农商银行是怎样对客户做到“人走情不走”,记者进行了一番探秘。

    “走出去”战略 组建“远方的家”

    借助江西鹰潭眼镜商会这一平台,走出去,主动对接外出经商客户是鹰潭农商银行多年坚持的传统。

    采访时,正遇上程富生从内蒙古回来。他告诉记者,8天时间,跑了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北京、内蒙古等8地,虽然一路辛苦,但收获很大。此次外出不仅发放贷款近3000万元,更主要的是拜访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

    鹰潭眼镜商会四川分会会长徐健告诉记者:“中童支行行长程富生不远万里亲自带队送服务上门,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以客户为中心的做法,使出门在外的经销商们非常感动。”

    “他们的到来也是对我们最好的关心和鼓励,就像嫁出去的女儿看见娘家人一样亲切。”徐健说。

    除了坚持“常走常亲”这一传统做法外,组建“远方的家”也是鹰潭农商银行的一项创新之举。记者了解到,鹰潭农商银行在客户相对聚集的区域设立了“金融服务站”,不仅为外出的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成为该行与客户之间的桥梁纽带。

    徐健对记者说:“有了‘金融服务站’就好比鹰潭农商银行组建了一个‘远方的家’,办理金融业务可以节省商户往返家里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商户在‘金融服务站’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准对接 大打感情牌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针对性“放矢”。

    为了做到“老客户一个不落”,鹰潭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江西省联社开展的“四扫”活动,通过“深”(深入四区)、“访”(走访客户)、“宣”(全面宣传)、“演”(演示操作使用电子银行产品)、“回”(回访和回头看)五部曲,寻找客户并开展针对性对接。

    鹰潭林安商贸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是鹰潭农商银行通过多次走访对接,使得该公司不仅将存在他行账户的3000万元转入到该行,另外还将鹰潭林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基本账户也从他行转入该行。

    鹰潭农商银行行长徐晓林告诉记者:“除了深耕本地市场,鹰潭农商银行走出定势思维:‘跳出鹰潭找市场’,为进城的鹰潭人提供精准服务是该行的一大创新。”

    来自江西省贵溪市流口镇李源村的杨建兵告诉记者:“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外打拼,在浙江开过餐饮店、办过服装厂,但鹰潭农商银行从未忘记我,通过客户经理与我的联络和每年的拜访制度从未中断过。”

    饮水思源。

    鹰潭农商银行对杨建兵不离不弃的关心和扶持,使回家创业的杨建兵成为鹰潭农商银行的“铁杆客户”。如今杨建兵创办了鹰潭首个互联网大型生活购物平台——爱个购。

    该行雄石支行副行长邱小兵就是多年前一直对接服务杨建兵的客户经理。

    邱小兵告诉记者:“鹰潭农商银行对客户的黏性有一套成功的模式,那就是客户经理制的深入推进。客户经理与客户保持不间断的往来,不以时空的变化而改变,遵循‘客户走到哪里,我们服务就到哪里’,始终在客户身边。”

    “如今辖区农民贷款的95%以上来自鹰潭农商银行,真正履行了鹰潭农商银行是鹰潭人民自己的银行。”邱小兵补充说。

    服务前移 提倡两个窗口服务

    坚持“服务为王”,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是鹰潭农商银行的制胜法宝。

    徐晓林说:“要赢得一位客户难,但要失去一位客户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始终秉承‘顾客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视客户为衣食父母。”

    采访中,鹰潭农商银行雄石支行行长龚坚福告诉记者,“为了留住进城的客户,鹰潭农商银行雄石支行从柜面服务上下工夫,要求我行的临柜人员必须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并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时做到又准又快。同时,遇到一些对我行的规定不理解、不配合的客户时,我们树立客户永远是对的理念,用真诚感动感化客户。”

    除了做好柜面服务外,雄石支行把服务窗口前移,提倡2个窗口服务的理念。该行把分理处主任和客户经理作为该行的第一服务窗口,柜面服务作为第二服务窗口。主任和客户经理走到哪里,就把该行的产品营销到哪里,把服务带到哪里。通过主任和客户经理走家串巷的服务,使客户对该行的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为了做好两个窗口服务工作,我行对主任和客户经理进行了业务培训,让他们熟悉产品优势和具体操作流程,以便上门服务时更能得心应手。同时,我们轮流安排柜员开展上门营销服务。目前,我行23名柜员都有上门营销服务的经历,真正实现了‘坐商’变‘行商’。”龚坚福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