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吉宝飞)近年来,为数不少的电子商务公司在生鲜电商的蓝海中前赴后继,“做生鲜电商难”已经成为当前电商圈内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生鲜电商发展的“痛点”?3月1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2016年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交流会对此进行了深度探析。
会议采取交流分享与现场实训的方式,通过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现状与发展趋势、冷链与流通保鲜技术要点、流通质量安全控制及标准化、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现状与发展瓶颈分析、平台运营模式与要求、成功案例经验分享等议题,从经营模式、产业链效益、投资趋势等宏观角度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化、配送技术及装备、冷链流通等微观层面,聚焦生鲜电商发展态势,分析生鲜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破解之道。
如何解决生鲜电商发展“痛点”?会议认为,就是解决“两个一公里”,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个公里”。众所周知,“最后一公里”就是贮藏、物流。当前,冷链物流不仅是农产品电商的“短板”,更是生鲜电商的“痛点”,冷链物流体系占比小、仓储设施不完善等因素,都制约了生鲜电商发展。而“最先一公里”则是产品的标准化、保鲜技术及品牌化。当前,部分果蔬出现供过于求、低价滞销,产量和质量结构性失衡现象,亟需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推进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提高保鲜技术,从而保障产品质量。因此,解决“最先一公里”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设的全国性涉农电子商务平台——“供销e家”已经做出探索。通过整合全系统的14.7万个农民合作社、3.7万个商品基地、5.18万个庄稼医院、24950个基层社、32.5个村级网点,该平台凝聚了发展生鲜电商所需的生产优势和渠道优势,还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解决“两个一公里”方面优势明显。
据悉,2016年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交流会是由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总社科技教育部指导,中国供销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主办。会议聚集了国内外生鲜农产品的保鲜专家、电商巨头、商超、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等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