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桩等人听了洪玉秀的述说,都为她的不幸遭遇叹息,一时都没了话。
沉默了一会儿,河桩看着洪玉秀说:“自古就是逼上梁山,谁家有好日子过愿意上山落草?洪大当家快意情仇深让我们敬佩。眼下日本人烧杀淫掠,光在京南这块土地上就杀了成百上千的人,烧的房子就没数了。不把日本鬼子打跑,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
洪玉秀点头:“大兄弟说的我懂,张卫来也给我讲这些道理。我们虽然是杆子,可跟别的绺子不同,我们不祸害老百姓,还保护地盘内老百姓的平安。现在日本鬼子祸害中国,祸害老百姓,别说我跟日本人有仇,就是没仇,也不会袖手旁观。我已经跟张卫说了,要跟着他打鬼子!”
河桩高兴地说:“洪大当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也跟着张卫打鬼子。咱们一起干!”
说着话,天色暗下来。洪玉秀吩咐里外掌灯,大摆宴席,为河桩等人接风。
吃完饭,洪玉秀正与河桩闲话,一个弟兄进来报告:张卫先生来了。
河桩一听,大喜过望。这些天他们就像失去母亲的孩子,没着没落的。张大哥来了,他们就有主心骨了。
洪玉秀也很高兴,忙起身迎出去。
张卫是被一个年轻人搀进来的,形象很是狼狈。他浑身沾满泥污,棉衣撕开不少口子,露出不是很白的棉花。头发乱蓬蓬的,沾着草叶、苍耳籽。左腿一瘸一拐,上半身几乎完全靠在那个年轻人身上,才能勉强走路。
众人很是吃惊,纷纷询问出了什么事。
张卫被扶坐在椅子上,先喝了一碗水,又把那个年轻人介绍给大家:“这是我的朋友李斌。”这才讲了事情的经过。
张卫这次从南边回来,同行的还有李斌。过了永定河,李斌另有任务,两人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就分开了。张卫来到南辛庄,向洪部再一次作了抗日宣传,便起身去霍家营找河桩。刚走到半路,就得到联庄会失败的消息。他心急如焚,急急赶到霍家营,只见整个村子房倒屋塌,一些未燃尽的木架还冒着缕缕青烟,烟尘味、血腥味熏得人透不过气。张卫在村里悄悄查看了半天,才在一个破房壳落里找到个老头。老头一边翻捡破烂,一边喃喃地骂。张卫的突然出现,吓了老头一跳,他哈着腰,扎撒着两只脏手,混浊的眼里露出惊恐的光。张卫见把老头吓成这样,心里很不落忍,忙和颜悦色地向他解释是来找人的。老头听说是来找霍墨斋的,瘦弱的身子筛糠似的抖动起来:“死啦,都死啦!死的人海了去啦!”说着,两行老泪顺着花白胡子滴在破棉袄的大襟上。张卫强忍悲痛,又问知不知道一个叫河桩的人,老头摇摇头,蹒蹒跚跚地走了。张卫把村子转了个遍,又找到几个人,还是没打听到河桩和义勇队的消息。张卫没办法,又到附近的村子寻找。饿了,啃几口冻得硬梆梆的棒子面饼子;渴了,找个老乡家要碗水喝;夜晚,就钻进柴草堆里偎一宿。两天过去,消息没打听到,张卫倒快变成叫花子了。眼看到了和李斌接头的时间,张卫只好放弃寻找,到一个叫冯庄的村外等候李斌。两人碰头后,沟通了一下情况,张卫决定先回南辛庄。联庄会失败了,河桩的义勇队打散了,洪部再巩固不住,那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就白干了。
两人走走说说,来到一片杂树林子跟前,猛然听到一声吆喝:“干什么的?站住!”
两人一惊,忙抬头。此时太阳已落山,昏暗的天光下,影影绰绰见树后站着几个拿枪的人。
李斌捅捅张卫:“是不是河桩的义勇队?”
张卫摇头:“别忙,看看再说。”
“他妈的,你们俩瞎嘀咕什么?到底是干嘛的?不说,老子开枪了!”
张卫对李斌说声:“不是河桩他们。”然后朝树林里喊:“我们是过路的!”
“过路的?留下买路钱!”
“坏了,遇上土匪了!”两人一下紧张起来,连忙往后退。
“他妈的,不许动!”树林里响起拉枪栓的声音。
“我们是穷百姓,没有钱!”两人喊着,往后退得更快。
“我让你跑!”随着一声枪响,树林里的人涌了出来。
两人见状,撒腿就跑,飞快跳进一条深沟。
身后的枪声紧追过来。
两人爬在沟帮上:“不打不行了!”两支匣子枪先后开了火。打得那几个人忙又退回树林。
两人趁着天黑,钻进乱树棵子,不顾荊棘挂衣服划脸,跳沟跨坎,往南辛庄紧跑。在跨一条深沟时,张卫脚下一绊,跌进沟里,崴了脚脖子。初时还感觉不到怎么疼,一会儿就疼得脚不能沾地了,只得靠李斌搀着一步一步往前挪。
张卫说完,洪玉秀忙叫郑俊杰给张卫看脚伤。杂技节目很多是高难动作,演出时免不了磕伤扭伤,团里不少人都懂点儿推拿术,轻微小伤可以自疗自治。郑俊杰让张卫脱掉鞋,见脚脖子已肿得馒头一般。郑俊杰把脚抱在怀里,捏捏捋捋,说不碍事,只是扭了筋,敷点儿药,再吃几粒跌打丸,三五天就能恢复。众人这才松口气。
洪玉秀在屋地上慢慢转着圈子:“这是些什么人呢?”突然停脚问张卫:“你们遇到那伙人的地方是哪儿?”
张卫望望李斌:“我们对这一带不是很熟悉,好像离宋庄不太远。”
“离宋庄不远?那是我们的地盘呀,哪个绺子不懂规矩,敢到我的地盘做买卖?文虎呢?怎么也不来通个消息?”
话未落地,门外有人搭了茬儿:“妈,我来了。”随着话音,一个腰插短枪,手提马鞭的年轻人撩开门帘走进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