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诸城农村商业银行注重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强化创新驱动,稳健开展经营,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挑战,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始终坚持以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为引导,业务发展提质增效。2015年,诸城农商银行始终把稳健经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研究确立符合银行规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细化分解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加大薪酬激励和员工考核力度,确保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考核”,形成广大干部员工抢客户、占市场、挣薪酬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截至2015年末,该行各项存款185.3亿元,较年初增长24亿元,增幅15%;存款日均177亿元,较年初增长16亿元,增幅10%;实现经营利润4.79亿元,资本充足率13%,拨备覆盖率203.8%;监管评级连续4年保持二级;上缴各项税金1.55亿元,列当地各企业第4位。
始终坚持以推进信贷业务转型为抓手,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诸城农商银行实行贷款产品线管理,及时拆分联盟、联保类贷款,创新推广产权贷、亲情贷、供应链、简易贷、薪易贷等新产品,集中精力、集中资源营销零售客户;创建客户经理“6+2”工作法,科学界定尽职免责,通过综合机制、产品、渠道等创新措施,引导客户经理主动作为、积极放贷;率先推行公司事业部制改革,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分别设立食品加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服装纺织和汽车制造5家公司事业部,实现了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全面革新,切实增强专业服务和风险把控能力。截至2015年末,该行各项贷款118亿元,较年初增长8.15亿元,其中,抵质押贷款余额72.4亿元,较年初增长11.1亿元,新增抵质押贷款占比135.1%;抵质押贷款占比64%,较年初提高6%。
始终坚持以阳光信贷工程为核心,流程银行建设初见成效。诸城农商银行从监督制约、服务承诺、贷款审批、社会责任、薪酬激励五项服务机制上研究解决办法,想方设法在阳光信贷工程上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建立内外监督机制。该行创新实施“一一二百”工程,即开通一部贷款审批流程查询电话,向每名客户公布一份严禁吃拿卡要承诺,实行客户可选择更换主办行主办客户经理制和丰富后勤保障两个支撑,聘请100名社会监督员,做到监督制约的多角度、多渠道。二是建立服务承诺机制。该行推出以审批进度短信为重点的阳光信贷升级版,各经办信贷人员在受理时向客户发送短信或微信,实时通知客户进度流程,办贷流程、服务时效置于客户监督之下,让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无处遁形。三是建立科学审贷机制。该行重构信贷“四个中心”管理模式,放款中心、风险审查中心和不良贷款专职清收人员在系统内率先实现全部集中管理,贷审会对每笔贷款额度实行交叉验证,还原放贷本质,前移贷款防控关口。四是建立责任担当机制。该行创新信贷“无缝隙”服务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收回再贷贷款,信贷人员提前两个月上门办理报批手续,落实今日还款、明日放款。五是建立能者多劳的激励机制。该行突出平衡计分卡对资产业务激励作用,把更多绩效薪酬向营销板块倾斜、向营销业绩倾斜,充分发挥分配机制对业绩的引领、激励和推动作用。
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诸城农商银行围绕客户需求,建立完善研发、交流、推广平台,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国际业务、理财业务开办数量稳步增加,业务量持续大幅提高;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为一体的电子银行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15年末,该行电子银行客户数达到22.6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到75.5%;银行卡有效发卡量86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43.7亿元;签约客户、电子银行替代率等代表电子银行建设水平的指标均排名潍坊辖区第一位。该行还积极完善结算功能,布放自助设备169台、农商宝612台、银亭4处、社区银行5家,构建起了遍布城乡、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支付结算体系。
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保障,员工执行力建设水平持续增强。诸城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员工第一位”的管理原则,着力构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文化,巩固提升主流银行地位,满足员工合理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个人发展需求。一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该行创新实行“两考一推”中层科学选拔机制,根据理论水平、工作业绩、民主评议等方式公开推选胜任岗位的专业人才,目前全行中层正职后备人才35人、中层副职后备人才60人,合理的人员结构、优良的人员素质、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全行改革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二是开展全员职业发展规划。该行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划分资源型、尖子型和吃苦型3种类型,实施定向培养,科学设计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图,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发展潜力,员工凝聚力和团队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在定期组织举办文艺节目的同时,该行相继成立了篮球社团、骑行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写作文艺部等兴趣小组,营造全员健身氛围,全面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目前,该行专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0%,35岁以下员工占比31.3% ,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