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3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短腿”加长补壮
代表委员为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出谋划策
□ 本报记者 闫雪静

 

    “十三五”规划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规划草案中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相关代表委员,听听他们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如何理解,又有什么高招呢?

  “‘四化’中农业现代化较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还是短腿,‘十三五’期间要把这条短腿加长补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加快推进?他指出,在方略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型升级,即农业的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在布局上,要全面推动、局部率先,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家垦区,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三五”末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目标。

    经营体系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唱主角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近年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但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总量偏低、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培育机制缺失等问题。民建中央建议,要推进农村土地市场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推动规模化农业生产组织发展,增强农业生产组织话语权。同时强调,鼓励城市工商资本适度介入,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向产业链上下延伸,向上进入到农资相关领域,向下打通农产品从地头到销售终端的渠道。

    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也表示,“农业投资大,利润薄,见效周期长,但如果大家都不投资农业,农业现代化何时能实现?” 宋丰强说,要加快创新农业经营扶持方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重点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企业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模式。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彬强调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他提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的新要求,要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联网、专家热线等平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而“互联网+农业”在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九三学社中央建议,推进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农村信息化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强化面向国内外的现代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也提出,要将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相结合,加强培训,让涉农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等掌握农村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与操作方法。

    生产体系转变——物质技术支撑要打牢

    “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强有力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表示,农业机械作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产业,应当与农业的发展相匹配。王金富认为,要建立中国农机在全球农机高端制造方面的话语权;中国农机要服务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与之对应的,九三学社中央提出,农业发展中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具体可采用科技节水、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制度节水等方式。“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程萍等6位委员代表民革中央提出,要以高科技创新突破补农业现代化短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强化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泉州市委主委骆沙鸣认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品牌农业,尤其是具有质量与安全健康保证的品质农业。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表示,农业品牌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标签,必须以现代装备和科技把农民和土地“武装”起来,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促进形成一批农业大品牌。加快推动农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建立和完善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大力开展以品牌为纽带的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

    产业体系转变——三产融合天地宽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表示,当今和今后一段时间,要以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通过农业相关产业联动集聚,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一产(专用品种、原料基地等)、二产(以粮油加工、果蔬茶加工、畜产加工和水产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三产(仓储物流、互联网+、金融服务、休闲农业、社会服务等)相关业态的有机整合,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优化农产品产地生产力结构布局,进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也表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造高效的农业模式和业态,分流庞大的农业人口的数量,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书记王金会也表示,要顺应农业价值链驱动力由生产者向加工者和大型零售商转移的发展趋势,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提出,打造休闲农业“升级版”,要在产业的整合集聚、融合提升上下工夫。她指出,要三产联动优化,融合智慧发展。促进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物流服务业等有机整合,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优化,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