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发展迅速,农产品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升,在解决农民卖难、带动农民致富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农产品出口领域,大部分合作社还极显生涩,或仅停留在出口原材料阶段;另一方面,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办理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证书等具体环节的繁琐,也让许多合作社或无从下手,或望而却步,合作社农产品“走出去”难以有效实现。如何使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合作社农产品“走出去”走得远、走得好,一直是待解难题。
2016年2月25日-26日,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在河北唐山召开,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等“十大合作计划”,又是进一步打通农产品出口渠道,推进中非产能合作和项目对接的重要契机。
走入非洲正当时
早春二月的河北唐山还有着些微寒意。2月25日早8点,距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开幕还有半个小时,甘肃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营销总监姬长平便在会场门口的农产品展示台忙活着,一面给参会代表分发煮好的“金花寨”小米粥进行品尝,一面热情地介绍着合作社的有机种植。来自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外宾不时地用‘delicious’(美味的)一词送上即时反馈。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推荐,甘肃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参加了此次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合作社生产的小米不仅受到外宾好评,还达成了出口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的合作意向,在中非发展机遇的大背景下为合作社农产品“走出去”进行了探索。合作社理事长甄彬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正打算开展出口业务,通过参加此次研讨会,不仅可以了解非洲的农产品需求及投资机遇,还可以学习中方投资者的成功经验,寻觅合作伙伴。
此次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中非发展基金联合主办,立足推进与非洲相关国家产能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和赞比亚四国的使领馆代表及投资促进机构在会上介绍了四国的投资环境与投资项目,重点推介了农产品加工业和轻工制造业的投资机遇及相关优惠政策,中方投资者进行了经验分享。
据了解,时下农产品出口、农产品加工业投资非洲正当时。去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第二份《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阐明将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表示,“中国将为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中非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洲国家将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些对于要在非洲开拓市场的中方投资者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利好。同时,这四国也是中英两国与非洲进行三方合作的首批试点国家——去年10月,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与英国国际发展部签署《关于促进非洲投资和出口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非洲投资与增长的合作伙伴”(PIGA)项目。
“既有政策支持,也符合中非合作的大势。”林舜杰在会上表示,“中国正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已经形成了带领优质产品走出国门的巨大推力,而非洲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亟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技术、产业设备和管理经验,形成产能承接的强大引力,推力和引力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重要的投资机遇”。
数据显示,现有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2014年中非人员往来超过360万人次。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涉及能源、矿产、轻工、建材、纺织等多个领域,累计投资额近47亿美元,在当地初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跨越国境数利好
如今非洲所面临的工业化挑战,对于我国有意向投资的企业来说是发展机遇,也由此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此次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作为中英PIGA项目率先启动,在具体合作中,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将为形成初步对接的项目制定技术支持和开发投资方案,中非发展基金将提供资金支持,贸促会将提供可行性咨询服务和经贸摩擦应对、投资纠纷防范等法律服务。
在赞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设有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都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点支持的工作手段和平台,我们的企业走进非洲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投资放在经贸合作区,在那里会得到中非两国政府的支持,会有开展生产、服务的最好条件。”林舜杰在会上强调。
以赞比亚为例,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于2013年4月在赞比亚-中国经济论坛上,与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签订了合作开发吉林省生态农业产业园的意向协议,2013年6月正式进驻。在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中国经贸合作区内,该集团建设了吉林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244公顷,开发了蔬菜基地、种植基地及养殖基地、湿地公园等。通过种植、养殖、培植等项目,把“循环农业”的概念引入其中,为赞比亚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提供示范性模板,同时也为中赞两国加强农产品贸易往来做准备。
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董事长姚允武表示,集团与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通力合作,正在赞比亚打造中南部非洲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赞比亚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希望通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推广食用菌生产技术,带动赞比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赞比亚人在产业链中获得收益,减轻贫困”。谈及为何选择非洲进行投资,姚允武表示,除了生产气候条件适宜、市场需求旺盛外,赞比亚等非洲国家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及关税壁垒的转移也是重要理由。
实干兴业话共赢
在此次研讨会上,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金花寨”高端产品的展示及现场品尝,并将“金花寨”有机小米馈赠给外宾。研讨会期间,合作社与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公司就出口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达成合作意向,首单计划于近期出口120吨。甄彬告诉记者,此次不但达成合作意向,理顺了走向海外的思路,还向世界推荐了甘肃,推荐了张掖。他透露,目前合作社正在加快生产备货,考虑到非洲天气炎热,所有的包装都采用真空充氮。
已在莫桑比克投资发展5年的湖北禾丰粮油集团,2011年积极响应湖北省政府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赴非洲莫桑比克进行投资考察。最终选择在索法拉省租赁土地1000公顷,从事水稻种植、加工。不仅得到了莫桑比克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的审批,与当地政府、农会、教会及农户展开了多样的合作模式并保证收购他们生产的稻谷,还培训当地农民掌握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走向非洲时机利好,更需要逐步形成共建、共享、共担风险的良好机制。湖北禾丰粮油集团董事长周明照表示,农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因此,农业对外投资需要政策资金支持,尤其在经济下行的今天,只有寻求技术、管理、思想的共同改变,才能够打造中非双方的互利共赢。
链接
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成功举办
2月25日-26日,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在河北唐山成功举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四国政府投资促进机构官员和驻华使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位中方企业家共同探讨对非投资机遇。
研讨会为期两天,以中非轻工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两大议题,重点推进中国企业对非洲四国投资,促进非洲中小企业融入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国际产业链。会上,非洲四国经贸官员介绍了当地投资环境和投资项目,并与有意赴非投资的中方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答疑解惑。蓝天国际建设集团、湖北禾丰粮油集团在非投资的中方企业代表分享了成功经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在现场向与会企业提供了商事保护及法律咨询。
据了解,非洲四国投资研讨会今年还将在多省举办投资研讨会和贸易投资论坛,为有产能合作需求的企业、合作社提供对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