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党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常海峰,拿到了由县供销合作社担保筹到的300万元资金。他说:“就是这笔救命钱,使俺们的乡村生态游项目又‘活’啦!”这是衡水市供销合作社运用“‘五大平台两头+’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金融支撑的一个例子。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试点,去年3月以来,衡水市供销合作社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积极推进组织、服务和经营体系创新,探索出“三大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层供销合作社长期存在的组织僵化、服务脱节、经营封闭等难题。
“门庄模式”
开放办社创新组织体系
去年8月份完成换届的冀州市门庄乡供销合作社,是河北省首个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选基层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均由社员代表选举产生。该市帮农合作社创办人王金卯,因托管土地1.2万亩、靠订单种植率农致富,当选理事会主任。衡水市供销合作社通过开放办社,打破了基层社原有僵化组织体系,目前已有3名农村能人成为基层社“一把手”。同时,已筛选15个基层社复制“门庄模式”,正着手走民主选举程序。
“枣强模式”
多元合作创新服务体系
枣强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动与农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扩大原有服务范围,适应“三农”新需求。该社与省、市供销合作社合作,“牵手”11家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投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服务范围延伸到农资供应、合作金融等8个方面,有效解决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作为供销合作社为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生活全方位提供服务的典型,“枣强模式”正在全省推开。
“‘五大平台两头+’模式”
网络运作创新经营体系
衡水市供销合作社根据农村日益丰富的服务需求,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探索出“‘五大平台两头+’运作模式”:把传统的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村产权交易五大经营平台,一头连上互联网,一头对接农村金融。去年,安平县白山药网络销售比例同比增长30%,就得益于县供销合作社联众农合商务网对全县农产品的及时推介;衡水市社对接省社,设立融资担保公司,试点开展农村保险和资金互助合作业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发展融资难题。
(王贵锁 陈连胜 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