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0日,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将是今年农村改革的大头。今年还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他指出,当前粮食问题面临一个突出矛盾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明显的偏差。他举例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上出现明显的变化:大豆的产量不断降低,但需求增长最快正是供求缺口最大的一个品种;玉米的产量急剧增长,15年来翻了一番。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必须满足的。”
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今年的农村改革在这方面是一个大头,也是要解决中国农业在自己的道路上实现现代化、提高自己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陈锡文说。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继续补农业短腿补农村短板,这意味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能力保护提高仍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产城一体推进,将会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陈锡文也特别强调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去年一号文件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一年实践来看,成果还是很有成效的,因此,今年要继续推进。”他重点提到了几个方面,一是乡村旅游业;二是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使得农民能够在生产环节以外获得更多的收益,比如农村电商。
此外,陈锡文还透露,今年还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所以价格和补贴分离,这个基本思路大家都已经形成共识,具体怎么向前推进,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他说,总体来看,这一轮的改革至少要实现这样四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必须“挡住进口”,这并不是说拒绝进口,而是要国内的市场价格回归到市场需求的水平,能顶住进口;二是不能增加新的库存;三是要搞活市场,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四是在改革过程当中维护农民的合理收益。
(梁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