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江苏宿迁市社:农产品电商大打“特色牌”

□ 本报记者 王丹 吴震

苏北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内景。
苏北农村电子商务中心外景。
泗阳县电子商务创业中心。

 

    日前,记者到江苏宿迁苏北农村电子商务中心采访。

    这是一座新建的、朴实而现代的三层楼,楼上有“建生态电商,构唯我供销”的红色标语和绿色的“中国供销合作社”标志,彰显着供销合作社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自信。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和商品实体展示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包裹着紫金装饰的立柱和一幅幅当地的山水彩照,告诉人们“生态、高效、特色、现代”是这里的农业发展定位;当地特色产品区、市内品牌农产品区、省内特色产品区、国内名优产品区、台湾产品区等产品陈列,显示了电商的“供销深度”;整齐有序的农副产品商品,以及各种获奖标志彰显出这些商品“远征的自豪”;巨大的电商库房陈述着这里的“吞吐肚量”;数排手工包饺子的“流水线”告诉来访者这里是城乡居民“可口大厨房”……在这里,供销合作社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电商中心的“主人”是江苏宿迁市泗阳县基层社——八集供销合作社,你可能多少又会增添一份意外惊喜。不错,这里是江苏省宿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近年来,宿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紧紧围绕、充分利用系统内农副产品资源,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电子商务,为促进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5年,市社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电商发展力度,上半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达15.3亿,同比增长50.6%。截至10月,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28.5亿元,同比增长75.8%,触网农产品4900个,预计全年网络销售总额将突破35亿元。

多措并举

大打“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特色牌

    宿迁市社抓住机遇,采取四大举措,大打“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特色牌,推动农产品电商跨越式发展。

    2015年4月,宿迁市委、市政府提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发展战略,由宿迁市社牵头起草了《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面实现“十百千”目标,即:全市网上销售额超亿元的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10个,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累计突破100亿元,全市本地各类经营主体开办的年销售额超50万元的网店1000家以上;全市实现“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一村一品一店”全覆盖,即:每个行政村有一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5月20日,宿迁市社正式下发全市“互联网+农产品营销”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市“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目标、工作举措、扶持措施、组织保障等,大力扶持农产品电商发展,为全市农产品电商奠定了政策基础,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开展网络创业,增收致富。

    建设“一村一品一店”,助力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今年9月,宿迁市社组织编订了全市首本《“一村一品一店”指南》,为该市“一村一品一店”发展助力增色。在今年6月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评选活动中,该市宿豫区成功当选2015年度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委书记作批示,对市社表示祝贺和鼓励。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沭阳获省财政厅下拨的714万元扶持资金,专项用于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目前,沭阳县供销合作社正在筹建“供销电商产业园”,为“一村一品一店”的建设提供产业集聚。11月,该市泗洪、沭阳、宿豫积极参与评选2015年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通过评选活动,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全系统县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到“一村一品一店”的建设中来,促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搭建电商平台,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根据当地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社筹办“宿迁农三品”网,主打“农三品”,即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以推动全市“互联网+农产品营销”的发展,增强全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今年5月20日,“宿迁农三品”网正式上线并成功运营,截至10月,网站正式入驻农产品企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产品生产大户100余家,上线农产品900余个,网上销售额已300余万元。立足宿迁地区优质农产品,网站开发出了“农三品”牌有机富硒米、“农三品”牌林养飞鸡蛋等多种自有品牌产品,实现了农产品经营的多样化。网站还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南京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提供宿迁优质农产品作为公司的专属礼品,这是宿迁农三品走向全国的有益探索。各县、区社在平台建设方面也卓有成效。泗洪县社参与建设的“缤纷泗洪”,宿豫区社的“亲耕田”、“江苏益农”等电商综合平台等,为农民网络创业、增收致富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促进产销对接,为广大农民解除农业生产后顾之忧。宿迁市社通过召开推进会、企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组织专题调研、分县区组织网企(协)对接会等途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农业”形式与农户合作,引导农民进行种植、养殖。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户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市社还对农户的种养殖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包装,然后在网上销售。目前,全市有亲耕田、贵嘴米业、苏花花生、庆江水产等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100多个品种的网上销售,为广大农户真正解决了“卖难”问题,为基层农民增收致富铺平了道路。

    开展系列活动,为广大农民电商致富营造良好氛围。宿迁市社联合市农委、团市委、宿迁日报社、市广电总台,依托“宿迁农三品”网共同举办了首届“宿迁网上采摘节”,为广大果农解决水果销路的同时,也将宿迁优质的瓜果推介出去。截至9月底,共为果农销售水果价值达20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果农水果销路问题;市社还长期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农产品基地”、“走进农产品企业”、“走进专业合作社”,解答企业和农户有关电商的疑问,解读电商扶持政策等,提高企业以及广大农户开展电商的积极性。此外,市社领导带队开展了“农三品”县区行活动,向各县区农产品企业和农村种植大户推介农三品网站,解释网站优惠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开展网上销售。同时,配套开展“农产品电商慈善义卖”、“农产品安全宣传周末行”等活动,扩大农产品电商的影响力。通过系列活动,在全市尤其是广大农村形了人人讲电商、人人懂电商、致富靠电商的良好氛围。

迎难而上

推动农村电商纵深发展

    与全国各地电商发展难免存在障碍一样,宿迁市社发展农村电商也存在诸困难和问题。如:低端经营,竞争力不强;冷链物流建设滞后;农产品缺乏商品标准化;政出多头,标准不一等。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市社通过深化改革、整体谋划、打实基础、“深耕细作”等举措,推动农村电商纵深发展。

    大力普及农产品电商培训。结合农产品电商的特点,针对农产品电商的“痛点”,制定全方位的培训计划,开展普惠式培训。大力推广“政、校、企”合作模式,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社会化培训体系,为农企、农户、大学生村官等提供“互联网+”、网店经营及管理等多方面培训服务。

    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快递下乡”运动,建设全覆盖的物流配送中心,优化重组传统物流体系,研究探索新型的冷链物流建设合作模式。同时建言献策,推动政府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扶持力度。建议委托相关部门牵头,吸收社会资金,共同开发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加大补贴等方式来解决产业需求。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加大农村交通体系建设力度,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健全信息网络技术体系,推进宽带网络升级和光纤入户,提高网络运行速度,提升农村网络的普及和介入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电商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建议并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农企、合作社以及农户等参加,组建农产品电商协会,在电商、职业农民、企业之间进行有效对接,共谋发展。同时整合各种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在基层第一线指导、规范村级电商发展,推动全市“一村一品一店”快速发展。

    建议制定农产品电商发展相关标准体系,整合社会力量,科学界定农产品电商专业口径,建立从上到下完整的农产品电商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另外,以农产品电商平台创建、农产品供应基地创建、物流配送企业培育、乡镇电商服务站、专业人才引进等为抓手,推动农村电商不断迈上新台阶。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