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听蟹
□ 蔡根青

    “秋风起,蟹腿痒,草丛里,横着爬,河流畔,听蟹忙……”这首流行于家乡的民谣,说唱的是重阳节前后,人们可随便在草丛里、农田埂拾到螃蟹,在流水河畔静静地听蟹的事儿。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斗龙河畔。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每年重阳节前后成熟的大闸蟹便弃穴离去,沿小河到大河,最后到浅海边交配产卵。在海水中繁殖,次年再返回到淡水区域生长。

    以前,老家沟渠里的螃蟹特别多。夏天的中午,我们走在放学路上,只要细心朝小河边望去,不难发现一只或两只螃蟹潜伏在洞口边或淤泥里。我们立刻放下书包,脱下鞋袜,挽起裤腿径直下河,一准儿逮到一只又大又肥的螃蟹。拿回家洗净后放入汤锅里,全家人都尝到了“蟹鲜”。秋天来临,蟹儿膘肥体壮,西北风一吹,瞅见稻田里、草垛边、地窖里、大路上,螃蟹到处爬。有时,母亲在夜里栽菜,把灯放在地上,螃蟹看到灯光,也会呆头呆脑地爬到母亲的脚边。那年月,人们吃蟹不数个儿,而是以大口锅蒸煮,用脸盆盛,市场价也仅有三四角钱一斤。

    “小河轻轻淌,螃蟹把歌唱。灯火照着行,送蟹去远行。”听蟹,也称照蟹,就是用灯光引蟹而行。人隐蔽在灯光背后,待螃蟹从流水的坝口处爬出后悄而捉之。邻居张伯伯是听蟹的行家。在听蟹之前,他先选好一条潮涨潮落的流水河。在水流不急的狭窄地段,将坝埂平整,然后趁涨潮时蓄满水,待到晚上开坝放水。螃蟹顺水而行,在灯光的引诱下,大摇大摆地通过流水口,人很轻松就可以捉到螃蟹了。

    为了听蟹,我学着张伯伯那样自制了一盏马灯。找一只较大的白色空农药瓶子,在瓶底绕一圈粘上煤油的棉绳;点燃棉绳,待烧尽后蘸上凉水,瓶底立即掉了下来,做成了防风罩;瓶中点亮一盏小煤油灯,听蟹灯就做成了。夜幕降临后,我早早吃过晚饭,来到整理过的河边,在坝的两侧布下拦蟹网。打开坝埂后,在蟹洄游的必经之地托平蟹路,把点亮的“马灯”放在河边上,只等螃蟹顺水而下。深秋的夜空幽蓝幽蓝的,稀疏的星星镶嵌在夜色中,仿佛一张硕大的毛毯子罩在我身上。夜里一丝风也没有,我的周围已经是漆黑一片了。蛐蛐已经在河坎提高了嗓门歌唱、油蛉从草丛中探出头来张望、坝口潺潺的流水声,交织成了一首全新的乡野交响曲,更增添了我听蟹的乐趣。在小煤油灯的陪伴下,我战胜了寂寞,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

    “呀!螃蟹来了。”我立刻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从小溪上游漂来的一阵阵浑水,我将袖口挽起,时刻准备下水捉蟹。此刻,越是紧张,螃蟹越是姗姗来迟。忽然,在一阵非常浑浊的水流中,发现一只黑褐色的东西,顺着浑水快速爬来。我眼疾手快一下子逮住了一只大母蟹。

    原来,螃蟹喜欢循光而行。一见到灯光,这小生灵还蛮有警惕性对地形地貌作一番侦察,在未有敌情后,它还要在水中停留一段时间。若发现不对劲,它就会在深水处用脚和钳不停地把水搞浑,好让自己趁机逃脱。听蟹人如果没有抓住机会,一旦失手,它就会逃了回去,再也不会回来了。老人们说,螃蟹是有灵性的东西,逃蟹会传递信息,其他的蟹就不会爬来,这样就会影响一夜的收获。

    在我们老家还有一种能捕获更多蟹的诀窍,用一些青草和枯草掺和起来拧成一条很粗的草绳,取名“蟹缆”。蟹缆的长度根据河面的宽度来决定。在河畔挖一尊土灶,把蟹缆一圈圈绕在土灶头上,浇上水淋湿,用火在灶膛里烧。据说人们要烧火一整天,边烧边浇水,蟹缆熏黑了,直到发出刺鼻的气味,蟹缆就成熟了。傍晚时分,听蟹人用小船把蟹缆斜沿着河面沉入水底,在蟹缆的两头河坡上铺满干草,蟹自然会爬上岸边束手就擒。

    蟹的嗅觉很灵敏,它在水中一旦嗅到异味,就不会前行,会沿着蟹缆绳向上爬。用这种方法捕蟹,最佳时期在风平月黑的夜里,最多时一晚可捕获7、8斤蟹。第二天早上,拿到供销合作社八鲜行去卖,会筹到一只新书包的钱呢。

    前不久,我偶然读到古人《食蟹》诗:“围坐桌上客,均道蟹味美。可知照蟹人,长夜秋风里。”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听蟹人的辛苦。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