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0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浙江金华市社让农民体会到电商的实惠


    近年来,面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浙江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应对,纷纷介入,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在搭平台、建网络、活流通、抓培训上下足功夫,边摸索边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立自有网络平台9个,发展淘宝特色馆2家,依托第三方平台发展网店12家,上线品种2万多,销售额累计达5亿多元(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

    差异发展  特色经营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金华各地依托当地特产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的运营模式。义乌市社供销集团借助青岩刘“网店第一村”的影响力,于今年4月在青岩刘开设了农产品网货中心,展销义乌及国内部分省市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目前有52家农业生产龙头企业、60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入驻。依托青岩刘网货中心,供销集团在淘宝、阿里巴巴、微商城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建立“展销实体+网店”的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与1号店义乌馆、淘宝“特色中国·浙江馆”、淘宝“特色中国·金华馆”、京东商城等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有效拓展了本地农产品的辐射范围。兰溪市社已初步形成直营总店—分店—挂牌直营点—配送店的网络经营模式,目前有总店1家、分店3家、直营点2家、配送店8家,公司产品配送涉及的网点营业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并有部分名优农特产品进驻外县市大型农产品平价超市及农特产商店;东阳市社成立供销电子商务公司,重点培育农村电商市场;磐安县社依托磐安的茶叶、中药材、香菇等产业,接入淘宝、1号店等网络平台,构建“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机整合,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问题;浦江县社和武义县社分别成立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农产品电商服务有限公司,做好农产品线上线下经营;其他县市社也在积极筹备,计划介入电子商务。

    产业集聚  现代服务

    为了发挥农产品电商的集聚效应,金华市社积极把握金华市委、市政府将网络经济作为“一号产业”来抓的发展契机,大力开拓服务“三农”的新平台,助推农产品流通。2013年通过改造金华农业展览馆,成立全省首家“农”字号电子商务产业园——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并于2014年3月开园,通过一年多的运营,现已入驻农产品电商企业36家,对接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400家,近5000种农副产品作为网络销售产品,基本形成了“(基地)生产者农户+网上批发市场+消费者”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到目前为止销售额达4.5亿元,惠及农民10万余人,有效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大大提升了为农服务水平。2014年11月,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选第一批金华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电子商务类项目,也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2015年3月,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被省商务厅认定为电商实践基地,为供销合作社今后的电商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联合合作  取长补短

    早在5年前,金华市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就通过联合合作,成立了金华农产品展示销售有限公司,集聚全市名特优农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窗口,搭建实体销售平台,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后又通过淘宝、京东、1号店的网络平台,积极介入电子商务,探索“实体+网络”销售模式,弥补了传统营销的不足。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渗透,金华市社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寻求合作,融入到淘宝“特色中国馆”的建设中,目前全市系统已开设市、县“特色馆”2家(金华、义乌)。金华馆于2015年4月23日上线试运行,并在6月25日举行了开馆启动仪式,入驻网商达427家,上线产品近2万余种,到目前实现销售2.26亿元,通过淘宝特色金华馆的运作,成功地帮助磐安玉米、浦江桃形李等滞销农产品寻求出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实惠和实效。

(浙讯) 

    本栏目由河北石家庄灵寿县供销合作社协办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