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9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立足城市供销合作社优势 服务首都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在全国总社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按照“再改革、快发展,做大做强新型供销合作社”的指导思想,积极投身首都新农村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北京市供销合作社按照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的职责,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一、大力开展为农服务网络建设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在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全方位开展“新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经营服务网络。近年来,全系统共实施了75个“新网工程”项目,重点开展“首都农资”连锁经营、农民合作社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建设,逐步形成覆盖京郊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1.着力建设北京现代农资服务体系。农资服务体系建设是北京市社为民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委打造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九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交易中心—分销中心—连锁网点”三级连锁网络模式,全市供销系统推进10个区县分销中心和616个基层连锁网点建设,逐步引入现代农业4.0理念,以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北京现代农资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北京市社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作为三级连锁体系总部和“首都农资”连锁服务体系的核心工程,实现了农资商品展销、电子撮合交易、仓储物流配送、新产品技术推广、农技咨询服务、商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沟通、培训、会展等多项服务功能,成为“首都农资”的展示窗口、交易中心、服务平台和储运基地。

    2.不断推进日用消费品网络进农村。全市供销系统积极推进经营网络战略布局,对区县综合商场、中心乡镇商业设施进行了改建、扩建、增建,并根据当地新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整经营结构,改善经营环境,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经营品质。密云县社燕赛购物中心扩建升级后,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落户,销售额提高了60%以上;顺义区社成功开发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金街商业街,已成为集娱乐、休闲、体验式购物为一体的区域消费中心;通州区社在漷县、徐辛庄、西集新建商场全部投入使用;房山区社在良乡、城关等四个繁华地段新建商业设施1.6万平方米,为拓展各项经营服务奠定了新的基础。各区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服务网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昌平新世纪商城发展网点276个,顺义隆华购物中心发展网点193个,平谷区社发展网点230多个,均成为所在区县农村商品流通主要力量。

    3.积极开展农副产品交易服务。北京市社系统逐步加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各类市场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农产品流通能力不断增强。平谷区社立足平谷“大桃之乡”特色,积极开展大桃交易市场改造,便利果农交易;在外埠设立直销窗口,大力开展农超对接。近5年来,平谷区社累计销售大桃3.75亿斤,平均每年7000多万斤,助农增收6.36亿元,每年销售量占全区大桃产量的40%以上。

    4.逐步加强对基层的引领指导。加强与各区县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管理工作交流,进行资产情况调查,摸清家底,分析资产经营格局,研判发展趋势;以股权基金的形式创新“新农资金”管理,充分体现供销合作社的联合优势,更好地发挥“三农”服务功能。

    二、强化农民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

    北京市社通过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合作社,着力推进集中连片标准化生产,建成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高效种植、养殖基地和一批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项目,助农增收,助企增效。2011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共申报实施了16个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其中龙头企业3个,农民合作社13个;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其中供销合作社投入6000万元,占57%),带动农户18000余户,新增农村就业1200余人,年均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59亿元。怀柔区社参股领办的隆海明珠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增加板栗附加值,带动当地物流业、食品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农户2500户,年增加农民收入2350万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北京市社利用融资租赁、合作金融方式投资的京郊高效节水苹果种植项目已正式启动,在北京延庆县香营乡流转3700亩土地用于种苗繁育与种植,引领带动农民进行新型果树栽培,并对使用其技术、种苗、砧木进行种植生产的果农无法销售的果品负责保价收购,保证农民利益不受影响。

    三、探索发展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北京市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品牌优势,依托现有商品经营、物业、网络资源等优势,利用“智慧农业+供销合作社”方式,打造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满足首都城乡消费者需求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生产绿色、种植安全、全程可追溯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面向首都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购销业务。二是利用供销合作社自有服务网点,发展工业品代购代销业务。三是发展综合服务业务,开展优价农资供应、农技培训咨询、农业生产全程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围绕着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提供理财、代缴费、就业信息等各类服务。

    四、稳步开展金融助农服务

    北京市社抓住党和政府重视农村金融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历史机遇,及时开展工作调研,专门成立公司、搭建农村金融拓展平台,积极开展涉农金融业务。紧紧围绕为农服务和供销系统改革发展战略领域优先进行投资,着重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和三地供销合作社合作的项目。目前已拓展私募基金、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资产整理及典当五大经营板块,常态投资规模近100亿元左右。其中,已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总投资规模近10亿元,并逐步开始为涉农企业和科技孵化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展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打造本市农业投融资体系平台发挥了促进作用。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供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