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小幅下降
本报讯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56.19亿美元,1-8月累计出口金额为438.43亿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3.2%。“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农产品的出口订单较去年小幅减少,出口利润空间有所缩减,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佳、国际采购商的订货热情不高、大额订单数量下降幅度明显等原因造成的。”安徽省一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想提高出口量,应该在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使出口的农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市场的质量检测标准。此外,出口企业应该重点打造绿色品牌,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开发的投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尚 文)
台湾农民两岸交流促进会:出口水果85%销往大陆
本报讯 近日,台湾农民两岸交流促进会访问厦门,该会负责人表示,台湾85%的出口水果销往大陆,大陆市场对台湾至关重要。
据悉,目前,厦门检验检疫部门对台湾水果允许提前报检,可从码头直运中埔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实施“集中查验”,也可在码头人等船到、即时查验,全部水果做到全天候24小时专人负责、随到随检。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挂牌后,台湾水产品进口同样连续创下新高。今年6月8日,厦门海沧单批进口3931吨台湾冻鱿鱼,创大陆单批台湾鱿鱼进口数量新高。
厦门检验检疫局称,针对台湾水果、水产品,检验检疫部门的审批时间现已从20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自贸片区挂牌后推出多项新政,对台湾食品采取“源头管理、快速验放”模式,促使台湾食品进口成本和时间都大幅下降。
(一 文)
国际农商品牌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本报讯 9月20日,2015国际农商品牌发展(北京)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共同主办,来自15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300多人参加论坛。论坛认为,通过农商模式创新,可以整合、重构现代农业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论坛指出,农业现代化与“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将利用“优质农产品信任系统”,搭建“互联网+农业+渠道+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确保所有农产品可追溯,重塑农业企业管理模式、产品销售管控模式、供应链发展模式及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全产业发展创新,重塑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农业部原党组成员、中国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提出,农商领域要通过模式创新、深度融合,来实现资源利用、科技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整合,推动农业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国际竞争力。
(乔金亮)
进口种子种源免税政策执行方式明确
本报讯 日前,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对调整2015年进口种子种源免税政策执行方式有关问题进行明确。
通知明确,2015年5月10日及以后,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按照调整后的表格,在对动植物苗种进(出)口、林木种子苗木(种用)进口、野生动植物进(出)口审批的同时,标注确认所进口的品种和数量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免税品种和数量范围,对可转让和销售的免税品种和数量范围,在“最终用途”栏内标注“可转让和销售”,调整后的表格在公历年度内有效。
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口单位进口的符合免税范围的种子种源,已经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且尚未申报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在2015年12月31日前,附送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进口种子种源增值税进项税额未抵扣证明》向海关提出退税申请,海关在办理减免税审核确认手续后退还已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逾期未提出退税申请的,不予退税。
(崔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