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根据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亚洲出口在次季下跌了5.2%,原因并非受到中国和欧洲需求减弱的影响,而是区内制造业供应链的性质改变。
该报告涵盖了几乎整个亚洲地区,但不包括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原因是这两个国家的资料不详。与今年首季的0.6%跌幅比较,次季的跌幅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
最受打击的是依赖贸易存活的新加坡,其出口大跌了一成半,而日本亦大挫一成,印度出口大降一成七。令人更忧虑的是,除了预期中的欧洲和中国需求大幅减弱外,美国出口恢复的预期亦变得黯淡,东亚地区出口到美国在同期内下跌0.7%。
亚洲出口下跌的情况恶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区内制造业供应链的性质改变。在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前的10年间,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亚洲地区一直享受的双位数出口增长便慢慢消失,因为全球各地的制造业的最后组装工序纷纷转往中国。随后,中国跻身增值的楷梯上,令其取得愈来愈多高端的制造业份额,而这些份额原本都是从亚洲地区输出,现时低端制造业的工序,已改为输向发展程度较低的越南,该地并未受到出口下跌的影响,反而在次季录得增长率9.3%。
专家指出,假如亚洲地区的经济由出口主导过渡至内部需求带动,出口下跌不会对其带来重大威胁。可惜亚洲地区目前仍然是出口为主导,因此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大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