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9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需跟上国际步伐

□ 梁枝文

 

    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另外,要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与合作日益广泛,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在巨大市场需求下,我国的食品加工发展迅速,规模、技术水平都逐渐与国际接轨。但与“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不相称的是,我国水产品加工发展依然较为滞后。水产品加工业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一系列问题吸引着全行业关注的目光。

    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平稳,但现状并不乐观。”在全国淡水渔业发展研讨会上,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和指出,“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总体较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行业自律不够,行业内恶性竞争仍然存在;三是原料综合利用率整体较低,生态环保意识仍有待提高;四是分散的家庭式生产方式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加工原料稳定性,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五是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建立,全国水产加工品的消费氛围尚未形成;六是财政的投入总体较少,有的地方甚至没有。”

    在崔和看来,上述六种问题中的水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水产品进口的理由,以致我国水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并不明显。此外,发达国家还对我国水产品设置技术壁垒。通过对每批次的“被通报产品”分析,我国水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兽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问题。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水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和检测水平较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同时监督力度不够、质量检测机构少、技术水平低,而且部分企业不能严于律己,酿成一些恶性质量安全事件,对我国整个水产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从源头上解决我国水产品质量迫在眉睫。

    “诚然,水产品加工行业存在诸多瓶颈,但打破瓶颈后获得的巨大收益也是无法估量的。”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韦成昱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她指出:“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体,传统以鲜活产品为主的消费模式正在向产品方便化、功能化、多样化方向转变,这种变化给水产品加工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1996年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曾强调“促进与农村、农业和临海发展密切结合的、无害于环境的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发展”,力图在提高养殖技术的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保护及病害防治,严格控制饲料中添加剂及渔药的使用,从而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这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威水产食品(海南)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罗非鱼生产加工,出口贸易的水产加工企业。公司总经理易刚辉就我国水产品加工现状介绍说:“我国水产养殖业要实现真正发展,需从养殖环节入手,不能什么问题都积压到终端。目前推广生态养殖,建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解决水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方法。这套方法可以彻底改变只考虑单纯的渔业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和粗放型渔业向技术型和集约型渔业转变,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生态养殖解决水产品质量问题’这不单单是个理论,是可以找到案例佐证的。”易刚辉分析,“‘通威鱼’就是成功践行生态养殖的产品,通威鱼源自水体健康的生态养殖基地,采用精心挑选的优质苗种,全程使用经鱼粉、豆粕、菜籽粕、面粉等农副产品科学配制,未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和违禁药品及国家标准用药物防病治病,是一种从水环境、苗种、投入品到检验、配送上市、全程质量可控的健康安全鱼。自2002年问世以来从未出现过一例质量安全问题,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

    跟踪国际市场需求

    对于我国目前的水产品加工的技术手段,国家水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周德庆表示:“我国目前的水产品加工手段距发达国家还有段距离,应该紧跟国际步伐,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欧盟的水产品加工具有5个优势: 一是方便化。先用一些水产品加工鱼浆,再用鱼浆生产出各式各样产品供消费者直接食用,既营养丰富又耐贮存,携带方便。二是模拟化。可将鱼浆制成色、香、味、形近似蟹、虾、贝、鱼翅、鱼子等模拟产品。三是保健化。以水产品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配以适当的药物,制成各种水产保健食品,使其成为真正的“药膳”。四是美容化。绝大部分的鱼子,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国际上流行的美容及保健食品,鱼子的深加工大有可为。五是鲜活分割化。水产品经过科学的分割处理后,能保持原有的新鲜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在辽宁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着把杂色蛤按出口标准规格分级,挑去死蛤和裂口蛤,然后运到烤制车间清洗,消毒,装袋。这些水产品将会出口到日韩等国。

    杜元春是辽宁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水产品加工出口生意多年。这些年,国内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多,杜元春倍感压力。

    杜元春透露:“为了符合进口国家的标准,我们在水产品加工技术方向上作出了重大调整:在海水产品加工方面,在加大传统水产食品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大量开发精制食用鲜鱼浆,进而以鲜鱼浆为原料生产各式方便食品,提高低值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在淡水鱼加工方面,要按照‘一保鲜、二保活、三加工’的原则,销售以活、鲜产品为主,在冰鲜和冷冻的条件下,抓好鱼糜、鱼片以及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的开发;在贝类加工方面,主要是搞好保活、净化和消毒工作,并进行多样化开发,如贝类调味品、干制品、熏制品和软包装罐头等食品,以及人体和动物钙源食品等。”

(摘编自《中国渔业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