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洪治说白茶”专栏我每期必读。洪治先生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对茶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他笔下的白茶文化细致入微、见解独到,在茶界掀起轩然大波。其中,第四讲“白茶的原产地”一文中,洪先生认为白茶原产地在湖北神农架,我表示完全赞同。
此前多数人认为,白茶的原产地在福建福鼎或政和。近3年来,两地白茶产业风生水起、如日中天,为发展地方经济,带动茶农致富有着很大贡献。但是,今天的好业绩不等于过去的历史,我们要尊重事实。福建在晋朝以前南蛮雾瘴、人迹罕至。目前,能找到最早开发福建的文献记录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有入闽者八族。”说的是公元307至313年,晋朝发生剧烈社会动荡,中原的林、黄、陈、郑等八姓家族迁入,与当地原著民文化大融合,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大发展。翻阅所有福建茶史资料皆为:“远古说”、“唐朝说”、“清朝说”等等,缺少依据证明。现年105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认为,1796年白茶银针的问世,标志福建白茶诞生。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885年、1889年成功选育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所以纵观福建白茶历史不超过220年,用福鼎大白和政和大白为原料加工白茶历史不超过130年,这些怎能支撑5000年历史的白茶?我认为白茶原产地在湖北神农架有四大论据:
论据一,“神农赏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农业开山鼻祖,他在神农架尝百草辨五谷,人类从此发现茶叶、药材、五谷农作物等。药食同源,茶叶最初的采集方法如同中草药,不炒不揉、晾晒储存,这便是“白茶”工艺的雏形。
论据二,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楚地襄阳隆中;七擒孟获时,他令士兵随身带着楚地茶叶,既可解水土不服,又可慰籍了思乡之情,这便有了“思茅”地名(感激刘备三顾茅庐之情)。
论据三,“茶圣”陆羽,湖北天门人,受荆楚茶文化的浸润洗礼,用毕身精力编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说明湖北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论据四,被誉为“一州行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的茶陵县,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设立。据考证茶陵是神农第八代嫡孙的封地,也是茶叶始祖神农墓的安葬之地……
综上所述,湖北是我国茶文化大省,在世界茶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茶原产地之谜已解,非神农架莫属!
(作者系北京晚报社、北京广播电台特邀专家、浙江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