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民意表达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的舆论走向。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改革的关键期也是矛盾的爆发期、问题的凸显期。对于处在舆情漩涡中心的农村信用社而言,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有效规避声誉风险,成为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建立“省联社+行社”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舆情应对尤其如此。从农村信用社大局出发,做好舆情处置工作应着重把握以下四个节点。
建立完善舆情处置预案。省联社应设立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负责统一指导、督促各行社开展重大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各行社作为责任主体,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舆情应急处置组织领导机构及专门工作机构,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舆情应对实施细则。
上下联动,实时处理。省联社与法人行社应加强上下联动,及时收集汇总、分类处理各类舆情。省联社加强对省级以上媒体,如电视、网络、报刊等舆论信息的监测,发现可能引发重大声誉风险的舆论信息时,及时向涉及行社通报,指导督促相关行社有效开展处置工作。法人行社加强对所在市级、县级各区域性媒体舆论信息的监测,发现重大声誉事件苗头应及时向省联社报告,并提出处置措施建议。
打造专业团队。明确舆情联络员,法人行社应指定1-2名、每个基层网点指定1名舆情联络员,负责辖内舆情的监测和报告;加大对舆情联络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懂得新闻和信息传播、媒体运作规律,娴熟于新闻策划,出现紧急状况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化解问题;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各行社应培养一支善于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明确信息发布和新闻工作主要负责部门,防止因内部宣传口径不一致而导致舆情风险。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将网络舆情处置列入日常工作,建立舆情监测台账。舆情联络员每天要定时采取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实时监测各主流媒体、知名网站、微博上与本单位有关的各类舆情,如实记载舆情监测结果。如发现负面舆情,应第一时间报告上级领导,启动处置程序,有效开展处置工作。
强化舆情事中应对措施
负面舆情如同火种,处置失当则如火上烧油,小矛盾酿成大事件。但若处置得当,则完全可以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
明确舆情处置流程。发生重大舆情后,所涉及的行社要迅速成立由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牵头,事件诱因涉及的部室、信用社(支行)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重大舆情事件应急指挥、协调及启动相关处置措施。
迅速核查事件诱因。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要组织力量迅速对舆情事件进行调查,掌握基本事实,核实负面评论的真伪,查明负面评价的传播源头、传播途径及扩散范围。
控制负面评价。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要迅速与发布、传播负面评价的媒体取得联系,控制或延缓舆论传播速度,减少受影响公众面,降低风险释放速度,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负面舆情要及时向当地宣传部门报告,请求当地政府支持。
高效展开应急处置。重大舆情事件发生后,法人行社应根据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迅速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对超出行社掌控范围的,如:大规模挤兑、聚众冲击围攻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等,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公安机关,采用再贷款保支付、戒严、人员控制等非常规手段化解,以防事态恶化。严格统一对外口径和发布渠道,选择适当形式信息披露,对需要通过正面新闻发布澄清的,按照新闻发布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对恶毒攻击、肆意诋毁农村信用社的负面舆论,要及时澄清、坚决批驳,必要时可向司法机关申请采取强制手段终止虚假信息传播;对因自身经营管理失当引发负面舆情的,要认真查找自身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负面舆情进一步扩大。
从容应对记者采访。对记者的突然来访要有序应对,既不能一味回避,又不能信口开河。首先要询问记者采访的目的,礼貌地请其出示证件,迅速记录姓名、记者证号、工作单位等信息(通过《中国记者网》,输入记者证号,可对照姓名和单位查明真伪)。期间,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要迅速了解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在确定舆情风险较高时,要立即报告省联社舆情应急中心,同时拟出应对预案,统一口径、列出提纲、记录内容,以便从容应对采访。如事发突然,应急小组没有相应准备或没有弄清事发原因,要与对方说明原因,另约时间接受采访,不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对。基层信用社(支行)一般不要擅自接受采访。如有记者来访,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生硬拒绝,要婉言问清记者采访目的,并立即向联社(总行)汇报情况,由联社(总行)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与记者及时沟通。面对记者提问,行社发言人在准备范围之内的,可以客观准确回答;对把握不准的,须经研究讨论或向上级请示后作答,不能擅自发表个人观点;尽量避免接受电话采访,以免被断章取义。
做好事后修复工作
重大声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省联社、法人行社应针对事件级别,采取措施协调相关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塑造敢于担当的正面形象,提升公信力。
对因履职不到位导致利益相关人遭受损失的,应主动道歉,赔偿损失,尽力争取谅解;对引发负面舆情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到位,客观公布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对负有过错的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取得群众信任。
对典型的舆情事件,省联社和法人行社应认真分析舆情处理全过程,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舆情处置相关制度,不断提高舆情处理水平和相关能力。
总体而言,农村信用社舆情应对的实质是舆情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应对。为此,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化解历史矛盾,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舆情起因及负面评价,做到防微杜渐;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客户服务组织机构,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以最大的诚意满足公众合理利益诉求。反言之,如果只做技术层面的表面功夫,舆情管理其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