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9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5/2016年度 去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左右棉市行情

□ 绵 未

 

    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初期,郑棉期货以小阳收盘。那么,2015/2016年度国内棉价将如何演绎呢?笔者认为,虽然棉价已经跌至12500元/吨附近,但短期市场供需矛盾尚未解决,在新棉大量上市前,郑棉将继续保持弱势行情。在资金压力下,新棉大量上市甚至可能出现急跌行情。

    2014/2015年度棉价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走势。 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初期,国内籽棉收购价在7元/斤附近,折皮棉加工成本在16200元/吨。其间棉价持续震荡下跌,虽有政策稳定市场,但棉商普遍加工成本在14000元/吨以上。到2014/2015年度末郑棉期价跌至12500元/吨附近,棉商购销倒挂,普遍遭遇亏损。

    据统计,截至7月底,国内棉花商业库存为142万吨,而上年同期该数据仅为55万吨,商业库存量增加近87万吨。临近年度末仍有较多的库存未销售,一方面,意味着新棉大量上市前市场不缺棉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部分企业虽然质押出资金还了农发行的贷款,但年度经营巨亏已经很难避免。

    目前,新疆棉产量占国内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疆内企业多数依赖农发行贷款进行籽棉收购,没有内地企业这么丰富的融资渠道。新疆整体棉花加工能力过剩,每逢收购时,为抢购质量较好的棉花,不少企业不得不加价抢收,企业经营风险骤增。内地较多棉花企业虽有意进入新疆经营棉花,但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往往望而却步。据了解,目前新疆棉花加工厂包厂费用已较上年有明显下降,往年动辄200万—300万元的包厂费用已经降至50—70万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棉商对市场更加理性的态度。

    在2015/2016年度新棉上市期,收购资金预期偏紧,制约棉价上升空间,期货及现货市场弱势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从年度供求状况来看,2015/2016年度虽然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但整体库存压力较大,对棉价产生长期抑制作用。首先,经过3年大规模收储,国储棉库存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2014/2015年度国家制定轮储政策来逐渐消化库存,基本原则是“多抛少收、先抛后收”。截至8月31日,2014/2015年度国储棉累计抛储竞卖成交63411.7413吨。相较近1000万吨的库存量,2014/2015年度的抛储量对缓解库存压力杯水车薪。后市若想降低库存压力,需有合适的价格继续向市场轮出储备棉。这也就意味着后期即使棉价上涨,空间也是有限的,将遭遇储备棉轮出的“天花板”。

    另外,国库里收储的质量较低的棉花也难满足市场需求,纺织用棉需要的高质量棉花资源将从两个渠道得到,一是国产加工的优质新棉,二是进口优质棉花。要降低国储棉库存,要么低于市场标准级棉花价格销售,要么销售给生产低端纺织品的企业。

    从中国纺织产业调整方向看,除非市场终端需求突然出现爆发式增长,否则企业不会主动回到低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竞争中去。那么,大量低质量棉花只能通过出口,或者当国内棉价低于国际棉价时,以成品或半成品方式出口。

    综上所述,在2015/2016年度新棉大量上市前,棉市可能出现结构性变化,价格弱势震荡的概率较大。同时因收购资金偏紧,新棉大量上市时,棉价可能出现急跌行情。笔者认为,2015/2016年度国内棉市存在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国内棉价可能低于国际棉价。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