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子姑妈的重孙女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牡丹”,和这儿叫“牡丹”的一款白茶同名。三天前随同釜子赶来福建松溪,参加他姑妈的九十岁诞辰,发现在镇上开了家“白茶驿”的陈家四世同堂这第四代的19岁丫头,里里外外俨然“茶博士”,谈吐不俗,来去如风,一望而知是个“擅主中馈”的巾帼巧女。
“白茶驿”地处城南好几棵榕树掩映的一溜白墙东头。从墙西望到远处,青山隐隐,大约就是太姥山余脉了。牡丹老家几辈人都生活在太姥山怀抱。难忘的是,小姑娘凤眼如丹,盯着你上下一打量,暖暖的笑意里似乎立马藏起好多知根知底的语言。釜子说,侄孙女爹妈过世早,初中没念完就跟着绰号“财神”的姨父经营茶业,精修“严进宽出、以诚为本”的经营之道。大前年姨父姨妈移民去美国儿子身边,牡丹顺理成章接下了“白茶驿”。这才两年多,原产地茶农和经销客户单子上已经拥有数百之众。今年年初累计,“白茶驿”身家已逾千万。
此刻,宽敞的大客厅内,牡丹招呼着四个小女子,款待围坐在东西南北四大红木茶案周围的一众宾客,大约30余位来自远近的亲朋好友已开始品茶。
九点一刻,牡丹宣布:“各位前辈,各位亲朋好友,再一次感谢大家光临,我代表我的寿星太祖母,也代表白茶驿,给大家三鞠躬!连日来,我们在太姥山景区和五六户农家茶山观光了两天。今儿第三天终场是轻松愉快的联欢。我们安排的节目叫‘问茶’。规定,每张被抽到的题单上,被点名的答问者,恭请您在品茶后,先说一句带‘绿’字的感言,然后抽签答题。答对了,送品品香一套;如果答错,或答不上来,‘罚’你买走我们一摞宣传品和一斤品品香!”
众人齐声叫好。那天,被抽到答题的有十多人。难得一个个回答问题时都如数家珍,即便陈述有不完善的,基本内容也八九不离十。所有问答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正一误”值得让读者分享。“一正”是由与陈氏家族世交几辈的台岛茶人、原籍武夷山的“华府三叔”所答,记得牡丹这样说:
“‘华府三叔’请听题,有三个小问——一、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的《茶经》引哪部经书中所提到的‘永嘉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二、这儿的‘永嘉’和‘白茶山’分别指的哪里?三、这白茶山可还有别的美誉?先说品茶感言吧。”
华府三叔请人将写在手机上的感言发在多媒体大屏幕:“太姥山下,清澈橙黄的茶汤里溢出嫩绿的诗美。”他用台湾普通话深情诵读。
话音刚落,“哇,绝了,新诗呀!”一片掌声和吆喝。
“听我再答题如下——一、引言出自《永嘉图经》;二、‘永嘉’指今天的温州,白茶山,不就是咱们这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吗?三、‘白茶山’的美誉么,嗯,应该是‘海上仙都’吧?”
“高人三叔!领奖领奖!”众人齐声叫好。坐在高靠背龙凤椅子上的老寿星被人扶起身来,她朗朗笑着,将外孙女备好的品品香递给“华府三叔”。
另一答题精彩的是釜子。牡丹念题单前介绍说:“釜子表叔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骄子!他一个美术学院教艺术史的,竟然连续两届在中国茶人协会的‘陆羽杯’茶通超人赛中夺魁!大家听好啦,这题也有两个小问——2009年西安古墓有什么与茶有关的发现?请以茶史(即时间)和相关的历史记载精简扼要地说明,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还是先来感言吧。”
釜子原创感言“灵草回甘美,绿影化蓓蕾”当然获得叫好和掌声。他随后答题:“2009年西安古墓惊现千年福鼎白茶——白毫银针。这一发现证明,福鼎白茶至少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说到福鼎白茶,据《中国名茶志》考证,在明代,太姥白茶被视为茶中珍品。清郭柏苍《闽产录异》有‘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白茶’一说。清吴振臣《闽游偶记》亦有‘太姥山名白茶者最佳’。清人周亮工的《闽小记》再加上《福建地方志》,和当代张天福教授的《福建白茶调查研究》等文献都有相关记载。”
老寿星给釜子颁奖时,场内掌声经久不息。
那天,遗憾唯一答不上来的一例,是来自邻县有点“级别”的某政府官员。他品茶的“感言”竟然是“比绿茶味道厚,比黑茶更珍贵”,言不及义,身边有个大学生姑娘低语“绿肥黑瘦,东施效颦”。提问原本简单:举出福鼎白茶两至三种化学成分,说出其含量和特别的功效。尴尬的是,没想到原本可以死记硬背的题,此公竟然答不上来,不得以借一段高甲戏认罚。牡丹后来想找个肯定答错的小屁孩垫背,给官员亲戚台阶下。没曾想,一发问,中小学生纷纷举手。一八九岁的小屁孩,放炮一样“噼里啪啦”地全部答对……
告别松溪快半年了,眼前始终看见牡丹和她可爱的一帮亲友。与此同时,内心深处总也抹不去联欢当日的些许尴尬和窘迫。这情绪,到底被三天前又收讫的牡丹一条微信渐渐淡化了。信上说,“放心,答不上考题的我那位长辈,半月前升官了。新岗位是上一级政府商务局局长,管我们茶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