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喜欢喝茶的程度与中国人有得一比,于是衍生出许多有关茶的衍生词,比如茶会服(Tea Gown)。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里,喝茶的淑女一律长裙拖地,层层叠叠的蕾丝,自下而上地包裹住手中那杯小小的茶,“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腔调就出来了。
到了20世纪,西方的茶会服借用了日本服饰美学风格,进化为面料舒适、剪裁随性的中裙或长裙,设计上更加着意于展现女性气质。想进一步了解下午茶的精髓很简单,看一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黑白片便可略知一二,里面的女士衣服几乎件件可以穿来喝下午茶。那样的摆度和长度是为了增加舒适感,因为一次下午茶至少得两个钟头,紧身短裙无法自如地社交。如果场合稍微正式,也可以加一件同色系的小外套。
因为生活节奏的变化,如今的流行服装条目里,茶会服已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但由此发端的下午茶裙(Tea Dress)却越发流行。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出版的《50件改变世界的裙装》中,Tea Dress就占有一席之地。此类裙装一般长及小腿,以碎花、收腰、腰后系带等细节为特点,同时兼具英式田园野趣和法式都市优雅。虽然内含“茶”意,但适用范围早已脱离“茶会”的局限,成为休闲聚会的标志性着装。
时尚界一度认为Tea Dress维系着1940年代的主妇形象——她们烫有卷发,着三分高的凉鞋,站在白色栅栏前身影婆娑,但流行的风向标早已不是简单的复古。Bottega Veneta推出过以饰纽装点的碎花裙;Valentino的下午茶裙前所未有地混搭蛇皮和蕾丝;Etro的蓝色碎花裙,后背却显露出惊人的性感剪裁;Balenciaga白色丝绸短裙低调却不简单……它们为强势女性的衣橱增加了一丝柔美的气息,也解释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和“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的衣柜里为什么有如此多样的下午茶裙。
时尚达人凯莉·泰勒说:“我经常穿下午茶裙,也中意复古装扮。它和大街上那些潮服不一样,显得略微正式,有很好的雕塑感和精致的剪裁,也容易上身。”
“下午茶裙能让人改头换面,”Loewe的创意总监斯图亚特·维威说,“不管是优雅、知性,抑或休闲,它能传达多样的时尚态度。”
事实上,实用性正是下午茶裙复兴的重要原因。设计师托里·伯奇今年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下午茶裙,类型从很有雕塑感的条格布裙,延伸到垂感十足的印花纱裙。她解释,现代女性频繁切换于家庭和工作的场域,她们选择下午茶裙以满足繁忙多变的社交生活,可见其“百搭”。而伯奇本人拥有一个价值20亿美元的全球商业帝国,同时养育了三个儿子,多重角色令其最懂下午茶裙的“妙用”。她的衣柜里满是红、黑、白色系的印花下午茶裙,辅以皮质腰带搭配出不同场合感。
讽刺的是,曾束缚女性于家庭的下午茶裙如今成为了女性解放的新工具。从“穿衣进化史”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快速发展的织布业,因批量而大大降低了布料的成本。19世纪的富裕人家,每日易服四五次,家中、晚餐、外出、晚宴及运动皆有特定衣裙,拖地长裙也成为示富的表征。布尔乔亚的阶级里出现“茶会服”正涌现于这个时代。女主人邀请朋友喝下午茶时穿的长袍,比马甲紧裹的外出服要宽松轻盈,一方面允许自己有某种程度的放松,一方面这种放松仅仅局限于家庭。
到了20世纪中,经济进步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和时间成本的增高,尤其当女性从家庭走上职场时,想不到下午茶裙这种“公私结合”的便服竟然应时代之风逐渐演变为功能性的街服,并最终在时尚的包装下得以凝固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