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精神,围绕“提、推、调、改、替、试”六字,全面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提”——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一是加快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将201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550万亩目标任务分解到国土、农发两个牵头部门,落实到150个规划县(市、区)和具体支撑项目。二是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已落实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资金4470万元,主推技术模式包括土壤酸化治理、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
“推”——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着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在继续深化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扩大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今年共有127个项目县(单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项目资金4300万元,计划推广面积9000万亩,技术覆盖村3.8万个,指导服务农户1200余万户。
“调”——以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为抓手,着力调整施肥结构。落实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经费3100万元,结合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技术,鼓励应用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等,提高肥料利用率。
“改”——以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为抓手,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在适度规模经营区扎实推进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的转变。在南充市、射洪县、岳池县建立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示范区3100亩,按照“正确施肥时间、正确施肥方法、正确施肥数量、正确施肥位置”的“四正”施肥技术路径,探索适合当地规模化经营的喷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替”——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为抓手,着力推进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争取省级财政资金800万元,在西充县、蒲江县、射洪县、古蔺县等6县(区)开展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探索推广“畜禽粪污—沼—果”“畜禽粪污—沼—菜”“畜禽粪污—沼—茶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促进沼渣沼液还田。
“试”—— 以南菜北运基地为抓手,着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把彭州市和广安区作为南菜北运基地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目前彭州市落实了10万亩大蒜种植基地减量增效示范区,以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为重点,力推配方肥、有机肥施用。广安区落实了6.2万亩蔬菜减量增效示范区,主推技术为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和水肥一体化,此外还在10万亩龙安柚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秸秆覆盖和化肥机械深施技术。
(川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