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 铭
2014年,他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2012年被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奉献精神奖。他是普通的一线工人,却挑起供销合作社主任的重担;他奋勇拼搏甘于奉献,最终走出年年亏损、濒临破产的边缘。跨行投资,资产升值;产销对接,利民便民;维修服务,保障质量;合作组织,致富增收。他是职工爱戴的领导者,他是农民拥护的贴心人,他更是新时代的供销合作人!他便是福建罗源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林 铭。
到今年1月,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林铭已经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了整整30年。2004年,林铭接手连年亏损的罗源县社,在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后,罗源县社脱胎换骨,利润逐年翻番。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罗源县社的带头人,林铭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质朴的为民情怀赢得了广大职工的肯定和拥护。
再苦不能丢祖业
从会计、商业街管委会主任、农资办主任到县社副主任、主任,林铭把基层的工种几乎统统干了一遍,也经历了供销合作社的兴衰起伏,是个地道的“老供销”。林铭说他对供销社非常有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在乎。
然而,2005年的罗源县社正进入最低谷,80%以上基层单位处于亏损状态,长期负债和政策性亏损总额达2300多万元,退休人员医疗费长期拖欠,职工医保、社保费也无法及时缴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供销合作社的形势会越来越差,但林铭却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因为老一辈供销社人创下来的基业有很多,只是资产没被盘活。”
“当时职工队伍不稳定,供销社办公室成了信访接待办,频繁的上访严重影响供销社的形象。”回忆起上任初的时光,林铭记忆犹新,他坚信:“只要从职工的利益出发,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004年林铭上任供销合作社主任第一年,罗源县社当时收支不平衡,职工参加医保、社保需要补交“两费”达160万元,机关本部员工工资每年还差十几万元。当时有人提议将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卖掉解决上述问题,遭到林铭的强烈反对。“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供销社的主业在我们手上丢掉,资产保住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林铭认为这一点是始终要坚持的:“虽然当时供销社欠了很多钱,但是可以分期还,如果资产都卖掉了,谈什么改革,谈什么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林铭多次找县领导和兄弟部门协商,说明供销合作社的情况,最后终于获得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彻底为职工解决了社保、医保缴费问题,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林铭上任后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职工有了干劲儿
职工的心稳住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盘活资产。
林铭通过职工入股、社有企业投资等方式筹集600多万元,将供销合作社莲花城商场改建成“金源购物广场”,超市开业后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年创税收100万元以上,安排下岗职工和大中专学生及社会群众就业200多人。企业效益由原来的年收入20多万元提高到150多万元,资产升值达1亿多元。
随后,林铭带领职工先后投资建成起步、中房、鉴江3个基层社便利超市和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林铭上任后大力推进开放办社,在跨行业合资经济实体、发展新的经营领域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罗源县社以土地资产入股、与福州华威集团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罗源客运西站,企业运转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80多万元,乡镇客运站改善了当地群众乘车出行条件差的问题,获得了较高社会赞誉;同时罗源县社也开拓了新的经营之路。
林铭十分重视社有资产的规范管理,2012年—2013年,商业街、闽凤商贸公司80多间店面租赁到期,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林铭与个体经营户进行多达18次耐心接访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两个企业80多间店面全部统一向社会公开投标招租,提高企业效益500万元。
扭亏为盈后的罗源县社不仅让职工看到了劲头儿,老百姓也感受到供销合作社的红火劲儿又回来了。
百姓有了依靠
“带动农户致富是供销社的责任,要不然凭啥拥护咱?”林铭始终记得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在发展趋于稳定后,罗源县社投入大量资金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网络进行全面改造。
在福州台江区设立了罗源名优新特农产品新窗口,还积极引荐中国社区商务网与罗源县农产品实行产销对接,并与中国社区商务网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大力推介罗源县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社区商务网,进入福州千家万户乃至全国,打造为农产品企业、社区、家庭提供优质服务的交易平台。
林铭积极推动基层企业参与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和基层社+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领农民群众创办农民合作社20多个。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福州市首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双农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社农户达1500多户,带动全县12000多户农民群众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竹木、石材生产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进入大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每年助农增收达1亿多元。
罗源县三面环山,摩托成为很多当地家庭的交通工具。为了满足群众的维修需求,罗源县社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维修服务,诚信经营,明码标价,确保质量,并为城乡群众提供电话预约、上门维修等服务项目,做到了“大修不出镇、小修不出村”,自建成县级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农村维修难、服务差、收费乱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从2011年—2014年,罗源县社已累计创办10个乡镇维修站和12个村级维修点。为农民群众提供家用电器、农机具、摩托车、农用汽车等项目维修服务,满足农民群众的维修需求。
2014年,林铭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2012年被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奉献精神奖。他说,30年还不够,他这一生都要扎根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