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先做好标准化 还是个性化?
信阳毛尖
茶界可分两派,标准化派(以理科男为主),个性化派(以文艺青年为主)。标准化派高举国际化大旗,走大产业路线;个性化派讲究调性,走茶文化之路。那么问题来了,茶的出路是标准化还是个性化?
欧阳道坤
不少茶老板小打小闹的时候,强调的是茶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而强烈反对标准化,甚至说:“你们说的标准化,就是毁掉中国茶。”当他慢慢做大了一点儿的时候,痛苦地发现:必须走标准化的路子。其实,多样性与个性化,也需要某种标准,如果是随心所欲,那就只能是自己玩,而与经营无关。
茶香洗心
很多茶业界大佬猛烈抨击中国茶叶生产的非标准化,认为这点严重阻碍茶叶产业的发展。我不这么认为,小众高端茶叶的非标准化和手工制作恰恰是中国茶的独特魅力所在,独特唯一就是最大的价值!
“互联网+茶”是否难行?
茶泡泡网网
在过去,企业一直将自己扮演成意见领袖,告诉消费者如何才能更好。但是今天,这个权利是时候回归消费者自身了。消费者就是产品的设计者,而企业的新角色就是产品的提供方。花些时间用心去倾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互联网+”时代不要替消费者自作主张,要学会用心倾听。
茶业商学院
“互联网+”风靡起,入驻淘宝、天猫、京东各大电商平台的茶企不计其数。由于不少茶叶电商对网络的认知度不够、缺乏规划等,导致所谓的茶叶电商仅限于一味追求流量的网店模式。一些茶企巨头凭其稳定的根基和长年累积的知名度勉强在电商平台立足,但多数不知名的品牌在电商这条路上只能昙花一现。
江泳岳西翠兰
最近一些传统茶企业老板问我:互联网浪潮下怎么转型。其实,你不用忙着转型,做升级就好。十年后,你想想你的企业能走到什么层次?这一切是今天的思考选择所决定的。就像十年前的选择决定了今天。不是互联网颠覆了我们,而是我们的竞争力太弱了。做茶的核心,还是要把茶做好。
让茶叶市场回归理性
魏耀欣
茶作为一种产业,要考虑产业链的完善、附加值的提升等等。近些年的过度炒作,使得大量资本进入该领域,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市场的大起大落,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让市场回归理性,就是要使茶回归到一种日常饮品的地位。
中华茶网
纵观普洱茶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市场渐趋于理性,消费需求向品饮和个性化转变,众多细分市场不断形成,这正是中国茶行业去树立发展方向、加快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