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以“为改革发展凝聚力量”为目的,从“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课题出发,兼顾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追求,结合实际,打造了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化领先
提出“32字”经营管理理念
2009年昌邑农商银行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伊始,基于对全行发展历史、现状、趋势的深刻思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找出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决定将强化文化理念建设作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的总抓手和突破口,最终总结提出“32字”管理理念——工作要求:简捷、高效、实用、效果;指导思想:竞争、创新、公正、和谐;核心理念:稳健、发展、成功、分享;四个坚持:用人、理念、机制、执行。
5年多来,该行开展的一系列发展实践及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全行上下深入贯彻“32字”经营管理理念,所有刚性指标的实现,其最根本的力量源泉,都来源于理念的提升,思想的进步。
“32字”理念在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作为该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早已成为时刻鼓舞全体员工乘风破浪、开拓进取的航标。
机制健全
“在竞争中和谐,在和谐中发展”
一是改革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该行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经过民主选评、演讲答辩、理论考试等程序,组织中层管理岗位竞聘。对员工,设立“成长通道”,建立后备人才库,任用和储备优秀人才,近两年来,有6人经通道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该行坚持“有作为才有位子”,建立“能上能下”的竞聘机制,督促提高工作能力。近三年,该行新提拔15人走上中层正职岗位,对3位支行行长进行了末位淘汰。
二是完善绩效薪酬管理模式。该行建立科学完善、富有竞争性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言必信,行必果,树立标杆,增强决策的公信力,使广大员工看有信心、学有方向、干有目标,达到“人人身上有压力、人人工作有动力”的目的。
三是全面推行等级管理模式。员工薪酬同样采取等级管理模式。该行对支行实行等级行管理,根据业务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将支行划分为4个等级,并进行动态调整,挂钩支行管理人员薪酬,打破行政管理模式,调动工作积极性。
载体丰富
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和荣誉感
工作中,该行兼顾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一是打造员工学习培训平台。昌邑农商银行积极鼓励员工参加银行业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各类考试,对通过考试的员工给予奖励,调动全员自觉加强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员工队伍的职业素养。近三年,该行累计发放学习教育奖励73万元。
二是打造员工交流展示平台。该行经常组织召开员工座谈会、联谊会,举办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成立自行车协会、篮球协会、书画协会等兴趣协会,组织拓展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员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是加大“惠民生”工作力度。近三年来该行累计投资近千万元,改善基层员工住宿、生活条件。该行打造了“惠民生”标杆支行和5个工会工作样板支行,以点带面,推动提升惠民生工作成效。该行还设立了“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已向30多名职工发放困难补助20余万元,增强了员工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形象提升
美誉度和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品牌宣传。该行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履行社会责任、支农惠企、服务群众、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近三年该行累计在各级媒体发表稿件600余篇。
二是推进文明创建。昌邑农商银行自2012年以来连续3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该行还开展了“慈心一日捐”“助残日”捐款等扶危济困活动,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公众教育活动,成立义工协会,传播公益精神,提升社会形象。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该行强化员工业务技能、服务礼仪方面的培训,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督促柜台服务水平提升。目前,该行共有3处网点被潍坊市联社评为“规范化服务明星网点”,有16处网点被潍坊市银行业协会评为“文明规范服务营业网点”,营业部等4家支行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联社评为“省级文明服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