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8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构建“小而美”的金融电商工程
山东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电商平台
□ 本报记者 马 悦 通讯员 王民业 石晓静 文/图

图为青岛农商银行平度支行行长询问盘龙山庄负责人葡萄的生长情况。

 

  当被问及为何要开发电商平台时,山东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刘仲生这样回答:“互联网金融直击银行‘痛点’,第三方支付借助电商平台‘下乡’,开始动摇农村金融机构支付中介的地位,我们必须因时而变、主动出击。”

    面对经济金融新常态,青岛农商银行顺势而为,构建“小而美”的金融电商工程,创新推出“鑫动青岛”电商平台,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道路。

    贴牢“三农”标签 

    打造本土特色

    “电商的受众群体要非常清晰,我们的目标受众就是青岛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青岛农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孙大成说。

    对于本地市场的渗透深度、区域资源的掌握程度以及线下服务的网点支撑,农金机构的优势都相当明显。

    “在‘鑫动青岛’电商平台推出采摘团购的活动后,我们大泽山的葡萄更出名了!”平度市盘龙山庄殷老板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展示去年与“鑫动青岛”合作的成果。

    “没想到能来这么多顾客,一问都是从电商平台上购买的门票,我们这才知道互联网的魅力有多大!”殷老板感慨道。

    “电商平台要想让客户认可,就必须做出‘本土化特色’。”孙大成介绍说,“现在城市客户追求绿色、有机、无公害的食品,而农村客户就是这类产品的生产者,我们凭借与‘三农’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电商平台把农户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新产品直接送到市民手中,实现城乡互通。”

    除此之外,该行还依托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抓住市民旺盛的国外旅游需求,以低于市场价500元以上的优惠,推出“半月薪水境外游”等旅游项目,为客户提供“吃、住、行、游、购”一站式服务,并适时低价推出本地旅游项目,满足市民周末周边游需求。

    青岛农商银行能够做好电商,一方面因为其长期扎根区域市场,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地把握当地市场供求变化,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农金机构授信客户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线上产品提供商资源,可以提供更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青岛农商银行将“鑫动青岛”电商平台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小而美”的本地金融电子商务综合平台,扬长避短、错位经营,避免与传统电商展开同质化竞争。目前,“鑫动青岛”电商平台已分别建立了网上商城、手机商城和微信商城,积极抢占网络和移动终端两个端口。

    截至目前,该行电商平台已发展注册用户3.5万户,产生交易10.8万笔,交易额670万元。

    撬动电商“支点” 

    延展服务空间

    这几日,青岛农商银行绍兴路支行邀请了3家电商平台的签约水果经销商,在绍兴路支行门口进行商品展示。

    周边社区居民开办该行的银行卡,预存1元钱并绑定“鑫动青岛”网上商城或手机商城,随即获赠价值20元的商城代金券,社区居民们纷纷前来现场办理,尝试购买。

    据了解,在社区支行线下展销等活动的带动下,2014年“鑫动青岛”带动新增存款1132余万元、开立银行卡3128张,新增客户均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

    “‘鑫动青岛’电商平台运行一年,通过线下专项营销、线上辅助销售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线下业务发展。”青岛农商银行副行长丁明来如是说。

    同时,“鑫动青岛”也成为该行帮助合作企业盘活积压库存的有效渠道。有积压货物的企业通过“鑫动青岛”对外推介,开辟了存货销售的新渠道。

    平度市某自行车贸易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2014年,“鑫动青岛”电商平台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协助该公司销售山地自行车存货290余辆,成功盘活了企业资产,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流转困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理财产品也成为“鑫动青岛”电商平台热销的产品之一。

    “大数据的积累让我们可以准确定位理财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营销和发展客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相对控制了风险。”孙大成说。

    “鑫动青岛”电商平台推出的“鑫易宝”余额理财服务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在柜面签约后,可以直接通过线上平台申购或赎回货币市场基金。

    自业务开办以来,“鑫易宝”持续开展了“签约鑫易宝,周周抽大奖”活动,快速积累了一批基础客户群体。截至7月底,“鑫易宝”申购量8.37亿元,保有量7449.3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为电商平台上的各类客户按照统一标准设定积分,统一积分应用,对高端客户提供额外增值服务,建立网络客户回馈体系。”刘仲生向记者描述了电商平台的未来规划。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