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2014年,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公共平台账号的粉丝数在不到1年的时间,已超过800万,相比招商银行信用卡的2000多万持卡人的量级,微信公众账号覆盖的用户数已经接近一半。
现如今,几乎所有农金机构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它们的用途究竟有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如何让自己银行的微信公众号发挥出大能量。
招商银行信用卡微信账号的发展,从通过微信平台向用户发布账户余额、信用卡购物等通知的基本服务开始,经过几次升级后,招行开始提供真正的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等业务,再到如今的账单分期业务。
事实上,在面对传统金融的科技化转型中,无数金融行业从业者都在思考“怎么玩得更好”,招行也不例外,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做哪些事情,而是先积累足够的用户。
而现阶段粉丝已经超过800万,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微信公众账号,更多承担的功能已经是服务大于营销,甚至可以这样形容:服务即营销。
对于标准的公众平台功能而言,并不支持将这些海量用户分层管理和服务。不过,在招行看来这都不是问题——每一个用户通过卡号和手机号等回复信息,招行的系统都是可以判断出“这个用户是谁”。此时通过后台的CRM系统,就可以实现给用户推送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招行每天要推出200万条的微信交易提醒——每个用户发生一笔业务,微信都要发出信息以提示和确认,而这个交易提醒,是可以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商户,推送不同的后缀内容。
这就是暗含的营销概念。比如你在北京的国贸星巴克刷了一杯咖啡,后台在立刻推送消费提醒后,如果还会推送给你一条“星巴克最近有优惠,只要招行的799积分,立刻可以兑换一杯咖啡”,你是否会觉得有用?
显然,相对于大面积的推送优惠信息,这种场景化的告知,用户黏合程度就会高很多,这不是骚扰而是服务。或者说,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对自己有用的营销,只要在客户的特定场景下推送他需要的东西,一定有强黏合力。而真正做到对每个人进行精细化运营,既是营销,同时也是一个服务性需求。
同时,微信背后庞大的数据量也在驱动招行营销的决策和会员的服务——比如,用微信的用户相对更加活跃,关注微信的持卡人,他们产生的交易笔数是普通用户的两倍;再比如,招行高端的持卡人,更加喜欢微信这个渠道,白金卡的持卡人绑定微信的比率明显大于金卡。相比曾经“高端用户习惯人工服务”的认知,显然需要更新了。
微信让招行改变了自身和持卡人之间的交互生态。不仅仅营销成本低于传统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看还可以替代部分人力成本。据招行内部统计,每千笔交易的来电量逐年下降。2013年,招行信用卡仅交易金额涨了45%,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人员零增长。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