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根老“扁担” 挑出山里
——记江西玉山县紫湖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吴亲首
□ 本报记者 叶梓

吴亲首在乡镇供销超市视察。
在平时,吴亲首会经常去农资店看看销售情况。
暑假期间,吴亲首每隔7、8天就要去烟花爆竹销售点查货。

    吴亲首,他是一名在供销岗位奋斗40年的老供销。他从最基层做起,哪怕成为供销合作社主任也始终奔跑在基层一线;他凭借着“扁担精神”,在短短几年就让紫湖镇发展了163家经营网点,销售额远远超越了其他中心社;他心系职工,主动拿出自己的收入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40年来,他多次受到江西省、上饶市社的表彰和奖励,被授予供销合作社系统优秀主任、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多项荣誉加身的他却始终心系养育自己的大山,带领着当地百姓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第一次见吴亲首是在2012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同是江西老乡让我们的见面倍感亲切。然而,要说是什么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却不是因为同乡的缘故。表彰大会的当天,由于时间匆忙,与吴亲首的见面仅仅是在会场门口的几分钟。身穿白衬衫,胸前带着红花的吴亲首面上始终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短聊几句后他从衬衫的口袋中掏出一张写了字的信纸,上面写满了他的获奖感言以及对报道的工作人员的感谢。“我不太会说话,所以我把要说的话提前想好了写在纸上,这样就不会耽误你们的时间了。”如此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忙得脚不沾地的我们又有了动力。这就是吴亲首,时刻为他人着想,为村民解忧,质朴憨厚的老“暖男”。

    40年供销情缘

    1972年,18岁的吴亲首赶上玉山县供销合作社选拔招人,进入了供销合作社成为了一名营业员。在那时,供销合作社是非常热门的单位。而就在所有人都挤破脑袋想要进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时候,年轻的吴亲首却不安于现状,想要出去锻炼一下。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两年,他不顾家人的阻拦离开了供销合作社,应征入伍,进入了当时北京顺义县80537高炮部队。回想起当年背负着家人的质疑离开铁饭碗进入部队锻炼,如今60岁的吴亲首还是很坚定当时的决定,他说:“部队是个大熔炉,也是一所大学校,进入到部队,遇到了不同的人,体验了不同的事,也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对自己是一种历练。”

    5年的部队历练很快就过去了。部队的经历不仅让年轻的吴亲首各方面都成长,而且还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会。1979年,25岁的吴亲首退伍回到了玉山县供销合作社,当时的领导看中他的党员身份以及部队经历,让他干了几个月的营业员后,便调到了当时的供销合作社办公室做管理工作。自此以后,吴亲首在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便安定了下来。

    1984年,吴亲首担任紫湖镇供销合作社主任,紫湖中心供销合作社成立后又担任了中心社的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紫湖中心供销合作社管辖紫湖、双明、四股桥3个基层社,拥有5大网络、107家经营网点,净资产总额860万元,销售额更是以每年12%—15%的速度增长,是其他中心社的好几倍。

    身先士卒为基层

    与吴亲首的采访记者约了两天,期间采访时间被多次推后,并不是说他有多难沟通,而是他忙得根本停不下来。采访当天的早上9点,从玉山县城拉过来的烟花爆竹和农资就要从紫湖镇中心社送到下面的各个网点了。而在这之前,吴亲首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货物的分配、运送路线的规划以及打电话通知网点人员确保货物有人接收,这些事情他都亲自监督安排。紫湖镇有200多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网点有160多个,最远的网点距离紫湖镇有50分钟的车程。吴亲首每次都亲自为各个网点配送货物,了解各网点的需求。“只要是供销合作社的区域,我就必须严格把关,必须亲手把货物送到各网点。”吴亲首这样告诉记者。

    就这样忙碌了一天,当其他人都在家中与家人愉快地度过周末的时候,吴亲首在晚上8点才结束了当天的工作,因此原本约好早上9点的采访只能在晚上9点进行了。“今天送了11个网点,周一还要再去县城拉货。”吴亲首向记者介绍道,现在正值放暑假期间,村里有不少小孩考上了大学,所以烟花爆竹在这个时期的需求量比较大。平均每7—8天就要为下面的网点补一次货,并且每8—10天就要去各个网点查看一圈,避免因网点人员漏报需求造成二次补货带来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就是为基层服务,一年四季不得闲很正常。只要在村民需要的时候能想起供销合作社,我就知足了。”吴亲首说道。

    不停步的供销社人生

    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无论寒暑冬夏,吴亲首始终坚持亲自为网点、村民送物资。紫湖镇地域广,又是山区,不少地方道路不发达,只有靠摩托车、电瓶车才能运送货物。南方的冬天不但冷而且湿度大,常年累月的奔波使吴亲首落下了右腿骨质增生的毛病。说起工作的辛苦,吴亲首表示,“辛苦是辛苦,但是只要能做实事心里就踏实。讲话要讲实话,做事要做实事,这样生活才能充实。”

    在吴亲首心中,每一位职工都是自己的家人。“供销合作社就是我的家,我爱我的每一位家人。”吴亲首经常这样说。2000年供销合作社改制,他每年都坚持为困难的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凡有职工及退休人员生病住院的,他翻山越岭、不辞劳苦上门看望、走访,还及时把情况上报民政部门予以补助。他还带头出资出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多年来,他开展“献爱心”捐款捐物达16万余元,被广大职工称为供销合作社的“贴心人”。凡有职工或专业合作社社员家里的红白喜事,吴亲首总是毫无架子,主动上门祝贺、慰问,他认为这是对“家人”的关心。

    年已花甲的吴亲首,供销合作社工作占去了他人生的2/3时间。如今的他也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然而出色的工作表现,使得省社、市社领导一再对他提出挽留。远在西安的儿子多次提出让他退休到西安养老,不要太过劳累,而吴亲首却没有答应。他说:“我和供销合作社有40年的感情,只要身体允许,只要供销合作社需要,那我就义无反顾地继续工作。”

    这就是吴亲首,记者心里黝黑、朴实、不善言谈的供销合作社劳动模范;村民心中,贴心、热心、不辞辛苦解决困难的老大哥。

    凡人名言 

    1.只要是供销合作社的区域,我就必须严格把关,必须亲手把货物送到各网点。

    2.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就是为基层服务,一年四季不得闲很正常。只要在村民需要的时候能想起供销合作社,我就知足了。

    3.我和供销合作社有40年的感情,只要身体允许,只要供销合作社需要,那我就义无反顾地继续工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