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不足、行业库存高企的压力让2016冷年(2015年9月—2016年8月)的开局看上去要格外艰难。日前——在即将开局的新冷年前夕,已经退居“幕后”近4年的志高创始人、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兴浩选择重新“出山”,亲自负责志高空调国内营销业务,并立下要带领志高“重回行业三甲”的目标。
2012年10月,李兴浩退居二线,作为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负责公司的战略,由郑祖义担任志高控股旗下核心公司志高空调的董事长,操盘空调业务,这被外界一度解读为“去家族化”。李兴浩形容自己这几年是在“储备阳光,再向事业第二春进步”,他国内国外到处看、到处学习,“我信奉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只有经验的积累。”
潇洒的“退休”生活过了近4年,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回到一线,李兴浩坦言:“今年的行业生存太艰难。”志高去年的营收只有92.3亿元,同比只有0.5%的增长,与行业龙头差距越拉越大,加上今年上半年空调市场呈现“量增额降”的疲弱态势。“要专心把空调做好,这是我的亲生儿子,是我一手创办的。”李兴浩表示,困难的时候要做出表率,带动公司干部员工的正能量。
李兴浩担任销售负责人并非首次。在雷江杭担任志高空调事业部总经理之时,李兴浩也曾身兼空调销售总监一职,实现了销售业绩的高速增长。此番重新执掌内销,李兴浩说,自己给国内空调业务提出了增长20%的目标,没有人敢接盘,“那我来,我做给你们看。”或许有人会问,增长20%并不高啊。其实,应该看到,空调市场已经到了平稳发展时期,现有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存量市场,能增长20%也是从竞争对手中“虎口夺食”。
在志高的内部,李兴浩在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的资源调配能力无人能及,他自称是“解决问题的快刀手”,同时将原有的国内销售部门拆分成10个事业部,进行扁平化管理,促进快速决策,“志高的优势就是反应快、决断快。”
据李兴浩介绍,由于行业库存大,几大空调厂商今年的开盘时间都有所推迟,“竞争对手的决策错误、反应慢给了我们机会”,其他同行要增长很难,但志高还有进步的空间,“行业低迷是志高赶超的机会。”按他的规划,志高要从行业寡头那里抢份额、争取经销商。事实上,自去年年底志高已经开始启动了一系列的转型动作,包括空调产品市场定位转向中高端,以差异化产品谋求增量;在营销方面,志高也一改低调风格,签下成龙作为代言人,高调推进品牌建设,“已经打下非常好的基础,今年将推进上量的机会”。
对于目前行业大佬们掀起的价格战,李兴浩表示,志高只打价值战,提供行业性价比高的产品,并将可靠性、保障性做到最优秀。智能化的云空调产品就是其布局的重点。据他透露,自今年10月起志高将全部切换到智能空调的生产,目标是2016冷年智能云空调要覆盖产品机型80%。
“我们如何来利用、做好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李兴浩表示,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家电企业挡是挡不住的。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李兴浩亲自挂帅国内营销,不是简单地心血来潮,也不是志高营销陷入困局的无奈之举,而是在空调产业发展的非常时期断然措施,更是为了志高能在营销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借助行业动荡和低谷时期,实现志高空调发展的新飞跃。
(贾书哲)
编后:
志高本质上是一家技术推动发展型的企业,不论在产品质量上,还是研发能力上,毫不逊于行业任何企业。其自主发明创新的云空调,已经奠定志高在高端转型的领头羊地位。接下来,志高只要在营销上有所突破,必然会在存量市场上抢夺其他品牌的份额。李兴浩的回归至少可以对志高以及空调产业产生三大有利因素:
首先,可调动的资源要比其他人多。志高是一个产业集群繁多的集团公司,营销不只是需要产品,还有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支持。李兴浩挂帅国内营销后,不论在资金上,还是在人力配置上,都可以向国内营销上倾斜,这有利于志高在市场上的开疆拓土。其次, 缩短企业应对市场复杂局面的决策过程。如今的空调市场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快速反应能力,在竞争上就已经落后对手。而李兴浩直接操控营销,可以直接感受市场,面对复杂局面。未来,任何变化对志高来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决策,无疑是缩短了应对和决策的过程。再次,对于志高营销体系具有提振作用。 营销体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如战场作战,需要的是信心和决心。李兴浩掌控营销后,不仅会使营销人员信心倍增,还有利于李兴浩把自己对市场的热情传递给市场一线人员。